“一村一故事” 金山区留住村庄“看得见的乡愁”

2018-09-30信息快讯网

“一村一故事”  金山区留住村庄“看得见的乡愁”-信息快讯网

国庆前夕,金山区朱泾镇五龙村的村民,高兴地收到了由村里编写的《五龙的故事》一书。这是五龙村村委会组织村民用3年时间,收集、整理和编写而成的一本乡土故事集,书中不仅记载了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五龙禅寺,还讲述了百年紫藤树以及传说中的卖盐港、草鞋墩等古迹以及百姓身边的故事,展现了深厚而淳朴的乡村文化底蘊。这也正是金山区“一村一故事”的乡村文化特色的生动体现。

金山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古冈身遗址、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遗址等见证了这一片土地上的沧海桑田。数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朱泾、枫泾、张堰、亭林等历史名镇,以及一批批历史文化名人。但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正在大规模消失与败落。及时完整地抢救、记录、保留、传承村落历史显得紧迫而重要。为此,金山区六年前就着手编修村志,至今全区124个村的村志已修编完成,实现村村有志。今年起,金山区文广局在开展上海金山乡村艺术节中,实施乡村文脉传承工程,发动村居利用村志资源,编写民间传统故事,以“一村一故事”形式,留住历史,传承文明。枫泾镇新义村的《白果树下金鸡啼》,漕泾镇护塘村的《西护塘的故事》等已编印成册。金山工业区运河村的兴民学堂巳有100多年历史,一个村史馆巳在运河村建成,秦始皇曾在张堰镇秦望山登山望海……在金山区,这些有趣而又具有人文价值的史料正被一一梳理,编写成故事,面向社会,走进百姓生活。

开展“一村一故事”民间故事创作,金山区文广局注重深挖金山传统文化资源,努力使故事内涵丰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一村一故事”  金山区留住村庄“看得见的乡愁”-信息快讯网

如朱泾镇五龙村人杰地灵,近代更是人才辈出,仅村志载即有王顼龄、沈庆芳、姚进法、顾竞夫、钱士英、严长荣等多位杰出人物传略。一个个精彩的人生故事,透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民俗和五龙人的故事,仿佛让人看到了五龙村的历史画卷。《五龙的故事》从策划、搜集素材、采风采访、故事创作、编辑、印刷制作完成历时半年多时间。全书分为“开篇传说”、“宝地五龙”、“人杰五龙”、“五龙古树”、“五龙美食传说”、“五龙民间趣闻”、“五龙民俗”、“五龙新故事”等八个部分,汇辑五龙村各个时期或见诸于地方史籍,或有据可循,或耳听旁闻的故事共计四十二篇,以本村地域故事为切入点,深拓其背后所蕴含的时代信息,让近在咫尺的感觉变得回味悠长,带有很强的历史感、时代感和真切感。

金山卫镇八一村挖掘的是一段早已不为人知的历史。这个村所在地历史上是一个消失了的西仓古镇。西仓最早名为官塘滩。传说汉朝时,从北方来了2000多个流民定居于此。南宋时期,武举陈龟年迁居西仓,修建了“陈泰油作坊”,这里产出的菜籽油远销至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西仓那时商人云集,街上车水马龙。明朝时期,这里更名为西仓市,后屡经战火,到1949年解放前仅剩几间破房屋。后来,西仓被征地建厂,到2003年,连地名也消失了。

“一村一故事”  金山区留住村庄“看得见的乡愁”-信息快讯网

像西仓这样,曾经繁华一时,如今连地名也没有的古镇不在少数,金山的“一村一故事”将这些古集镇都一一挖掘整理。枫泾镇新义村《杨家庵的由来》、张堰镇秦山村《秦始皇登山望海》和朱泾花灯、亭林腰鼓等传统文化进行补充完善后创作的故事,大大丰富了金山本土文化的历史内涵,以故事形式,更便于在民间宣讲、流传。“一村一故事”民间故事的创作演讲也成为爱国爱乡的生动教材,既可教育今人,又可启迪后代。金山卫镇《农建村志》人物篇有李一谔的记载。李一谔出身农建三十组,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金山县第一位共产党员和地方党组织领导人,在领导农民运动中,不幸被捕,1929年被反动派枪杀,光荣牺牲,1952年追认为革命烈士。《李一谔烈士的故事》在乡村中传讲,成为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抗日故事《枫泾阻击战》、《五兄弟痛打日本兵》、《黄子隆烈士的故事》等,都不仅记载在镇志、村志中,在金山枫泾,一位游走于田间地头、当了40年故事员的老乡贤唐秀芳,就凭着两条腿、一张嘴,走遍全区124个村,把金山故事讲活了,也把村民的心聚齐了。

“一村一故事”  金山区留住村庄“看得见的乡愁”-信息快讯网

金山工业区(原朱行镇)不仅组织编修村史,从去年其还调查排摸出园区内现存的10座花岗岩古石桥,分别为同乐桥、西陈行桥、第一桥 (夏家桥)、东风桥、华萃桥、永懋桥、荷花古寺桥、长生桥、成辰桥、念萱桥,它们分布在欢兴、立新、运河、高楼和胥浦五个村里,大部分是从清朝到民国初期由地方个人出资建造。胥浦村和欢兴村的两位 《村史》主编曹品林、吴德海今年都已年过七旬。这一次,胥浦村有两座古桥、欢兴村有三座古桥列入保护。两位主编对这些古桥杜如数家珍m “原来我们胥浦村共有13座古石桥,现在就剩长生桥和荷花古寺桥两座了,还有一座东风桥连接高楼村,划在他们村了。”说起村里的 “桥史”,曹老伯不无感慨。在两位老人的印象里,直到2000年以前,大家对这些拙朴的花岗石桥还没有什么 “保护”概念,至少还不怎么重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 “记得住乡愁”,大家这才产生了保护古桥的明确意识,区里的文保部门也下到村里来了解、登记现存的古桥。老人家们格外高兴:“这次全部都修缮保护起来,真是太好了。”

“一村一故事”  金山区留住村庄“看得见的乡愁”-信息快讯网

故人们正渐渐老去,农村居民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水乡田园正向着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园区、都市农庄、一二三产联动的 “田园综合体”转型。但是,金山的“一村一故事”,无疑将保留下上海金山的老根,留住乡愁,连接起过去和未来。

作者:沈永昌  薄小波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