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 “戏码头”升级,聚能戏曲新活力

2018-10-07信息快讯网

文化视点 | “戏码头”升级,聚能戏曲新活力-信息快讯网

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李旭丹的《闺·show》越剧专场演出,把更换角色服饰作为演出的一部分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出方供图)

国庆假期环人民广场舞台剧场好戏连台

“戏码头”升级,聚能戏曲新活力

国庆期间,人民广场周边的舞台剧场迎来演出高峰。京剧坤生王珮瑜昨晚在中国大戏院上演京昆合演《击鼓骂曹》,首度尝试演绎昆曲;一天前,长江剧场重新开门迎客,首场演出是越剧青年演员李旭丹以创新观演形式带来的沉浸式越剧专场。这边,上海京剧院在人民大舞台连演七天;那边,沪苏浙皖的武戏演员在上海大世界连摆七天“擂台”。

上海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和上海“文创50条”明确提出,上海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重点支持“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等八个演艺集聚区建设。眼下,依托传统积淀,人民广场周边一批老剧场以全新面貌开门迎客,当年的“戏码头”正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沪苏浙皖的传统戏曲,以不同形式、展示当代戏曲人的活力朝气。围绕人民广场的新老剧场正在为传统戏曲搭建起更为时尚和丰富的平台。

沪苏浙皖“华山论艺”

拥有百年历史的大世界迎来武戏“比武大会”,京、昆、沪、越、绍、扬、瓯等13个剧种百余位中青年戏曲演员在这里比武论艺。消息一出,戏曲界沸腾,新老戏迷皆“闻风而动”。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表示:集结这么多剧种、涵盖四地的武戏集中展示多年罕见。而集结长三角青年演员以互相比拼、学习、促进,配合专家点评、直面观众反馈的动态模式,也可以说是上海的首创。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激动地表示:“长三角的报名人数太多,原本打算办三天,结果一个星期都演不完。”

始建于1917年的大世界向来都是多剧种、多艺术样式的集聚地。推开大世界一间间房间,好像窥见了演出的“万花筒”。当然,要想留住观众的视线,把板凳“坐热”,没两样绝活、没几个拿手戏可不行。所以上世纪80年代起,这里更成为新人出道的试炼场。大世界的舞台滚过百来回,才算真正“出道”。谷好好告诉记者,此次在上海大世界举办的“东方之韵·梨园武荟——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武艺展示活动”,是今夏长三角地区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余响。为切实推动“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上海戏曲人广发“英雄帖”,召集沪苏浙皖四地各大剧种的武戏演员。

参与展演的,既有舞台经验老到的资深演员,也有本科刚毕业的新秀。从前给老生青衣“垫戏”扮绿叶的武生、武旦、武净、武丑、刀马旦、花脸等行当,此次都凑齐了,就连文戏演员也要“以武艺论英雄”。在现场,把子功、毯子功、扇子功、水袖功、手绢功、髯口功、帽翅功、赋子板、耍牙、踩跷……一系列兼具高难度技巧与观赏性的武功技艺令人目不暇接。京昆舞台上的经典折子戏《雷峰塔》《蜈蚣岭》《挡马》《铁公鸡》片段让老戏迷过足戏瘾,地方戏《寇准背靴》《九龙杯》《通天犀》的精彩折子也一窥江南绝技的风采。

百年剧场青春舞台

如果说上海是“演艺大码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如今的黄浦区就是码头中的“戏码头”。早年上海的“四大京剧舞台”三星大舞台(中国大戏院)、文明大舞台(人民大舞台)、天蟾舞台和共舞台都在这个半径不过两公里的演艺核心区,吸引了周信芳、梅兰芳、荀慧生、盖叫天、俞振飞等一批名伶,奉上其演艺生涯值得铭刻的精彩瞬间。

迈入2010年,这四个老牌剧场相继经历大修。今年,中国大戏院和长江剧场更是以“时尚”“先锋”的面貌与观众见面,以更先进的舞台设施、更贴近年轻人的演出策划推广,切实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长江剧场的前身是1923年的卡尔登大戏院。其在上海滩的亮相,就带有一定的创新先锋色彩。抗战时期,周信芳组织的移风剧社就曾在此上演《徽钦二帝》《文天祥》等多部宣扬爱国主义的作品。上世纪50年代更名为长江剧场后上演的首个剧目,即是袁雪芬所在的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演出《西厢记》。虽是一出传统戏,可在剧本和演出上均重新创作。

此番重新开门迎客,长江剧场以“红匣子”和“黑匣子”两个小剧场示人。“红匣子”根据演出样式不同,可容纳200到400人,依旧是镜框式舞台,以演出小型戏曲表演为主。百人规模的“黑匣子”则致力于成为小、微戏曲孵化的“温床”——没有大幕拉开的传统戏“仪式感”,取而代之的是四周落地投影幕布和全息沉浸式音响设备。两相比较,青年越剧演员李旭丹一眼选中了更具实验意义的“黑匣子”。正如同“王派”创始人王文娟对她教导的那样,台上演出要“复杂”一些。演出中,她挑战的不只是以全新器乐编配串联多个越剧剧目的经典唱段,配合三面环绕的音响变换,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更有趣的是,她剧目中角色的服饰转换也化为台上的表演,举手投足间令在场观众充分感受到越剧之美。

连续多年举办“余脉相传”传统骨子老戏展演的王珮瑜,这一次把场地选在了中国大戏院。别看台上是一板一眼地传承老戏、复刻经典,可首唱昆曲《骂曹》,首尝演出前以动画导赏,首次完成高清LIVE戏曲现场录制……她为推广京剧、完成个人艺术道路精进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探索突破、都是创新。

青年观众是戏曲向前发展的源头活水。这两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戏曲剧场,因为演员的探索创新与剧场的自我更新,吸引不少青年观众踏足。一个区域、一个剧种的演艺活力或将由此得以激活、迸发。

文化视点 | “戏码头”升级,聚能戏曲新活力-信息快讯网

文化视点 | “戏码头”升级,聚能戏曲新活力-信息快讯网

长三角地区中青年戏曲演员武艺展示现场,各剧种演员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戏”。祖忠人摄

>>>相关链接

上海“四大京剧舞台”的前世今生

上海素有“演艺大码头”之称。早年上海的“四大京剧舞台”——三星大舞台、文明大舞台、天蟾舞台和共舞台,它们所在的演艺核心区域就在今天的人民广场周边。这里曾吸引众多名伶。今天,它们仍然是许多戏迷心中最重要的演出场所。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

梨园界素有“北有长安,南有天蟾”之称。剧场位于今福州路701号,原址为“大新舞台”。1930年,原位于九江路的天蟾舞台(新新舞台)拆迁来此。如今,戏曲人不论剧种、不问行当,都要来天蟾会一会戏迷。

剧场目前正在大修,将于明年以全新面貌与戏迷相约。

■上海中国大戏院

位于今牛庄路704号的中国大戏院原名“三星舞台”。原剧场建成于1930年,是南北京剧名伶青睐的舞台,厉慧良、马连良、李玉茹、盖叫天、周信芳、梅兰芳等都在此登台。

剧场于今年修缮一新开门迎客,致力于成为世界名团名剧的中国首演地。

■共舞台ET聚场

位于今延安东路433号,原为大世界游乐场的一部分。上世纪20年代,共舞台作为独立剧场开幕,曾是海派京剧连台本大戏的主要演出地。

重新规划定位后,以“共舞台ET聚场”的名字重新开幕,引入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潮、最热的演出活动。

■上海人民大舞台

位于今九江路663号的上海人民大舞台,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剧场之一,也是海派京剧的发源地之一。

剧场原名文明大舞台,始建于1909年,最初三层观众席多达2000余座。1914年,梅兰芳与王凤卿南下在此登台。经历百年风雨,剧场于2011年重新开门营业,令这座蕴藏深厚人文气息的剧场焕发新生。

作者:本报记者 黄启哲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梦实践者]冒着狂风暴雨冲向码头抢险的英雄群体:用生命奏响英雄赞歌
杨浦打造创新文化承载区,一批文化地标等你去“打卡”
活力市运 闪亮青春!李强宣布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蚝”生活红火“海丝”文化飘香,阳江这座小城凭啥让人印象深刻
打造淮海经济区文化盛宴 第五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开幕
“设计+运营”,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样板房”闪亮登场
今年国庆不妨来外滩27号,感悟经典海派文化
改革潮涌,中国电影释放无限活力(逐梦40年)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瞄准引领型建设发展 释放区域融合新活力
视频|韩雪曹可凡演绎苏州评话 《喝彩中华》传承戏曲文化
公司财务被骗83万元,警方迅速“出手”紧急止付
他用“程序员”思维解国庆长假期间道路拥堵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宁波舟山港 从河埠码头到世界大港
假日里洋溢浓浓文化味
书香伴戏韵 文化滋味足
假期余额不足,景点人山人海?下次去这些“最佳文化目的地”打卡吧
申城国庆文化活动吸引过百万人次,其中有没有你?
学术丨胡晓明:江南文化中,蕴含着诗学的一种可能
政府加速改革 市场迸发活力(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演员不见台毯不行!戏曲学校青年师生排演阔别舞台多年的全本《天女散花》全新亮相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实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