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列侬:在我生日这天,请替我翻阅一辈子的胡闹
78年前的今天,1940年10月9日,约翰·列侬出生,那时利物浦正经历着一场非常猛烈的空袭;
1962年的10月,爱普斯坦带着四个孩子与EMI唱片公司签了合约,接踵而来的是不可遏止的“披头士狂热”;
此后,摇滚乐坛多了一种专属“Beatles”的音乐,承载起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力量;
对成长于90年代的人而言,在他们没来得及认识世界的时候列侬已经离开,在他们到达他的岁数时候他依然存在;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逝去的他和逝去的60年代都令人着迷。
摇滚、嬉皮士、理想主义,虽然曾被斥责为白日梦患者,但这个世界时常需要做梦的人。
在音乐的故事中,他说要无所畏惧、要找到自己,歌迷总相信在他们和披头士之间存在真实且真挚的友情。
所以,朋友,生日快乐。
有人说,当你特别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会找各种原因、借口和时机。
那么,今天就是这样的一天。
“我们的目标在哪里?”
“登上最红、最高的最顶峰!”
“披头士”之间的友谊大概是每个人的梦想。
从在汉堡边唱边躲避飞来的椅子开始,到一起苹果公司的天台上谢幕也没能彻底结束。
约翰勇敢而坦率直言、保罗温文尔雅、林戈充满神秘感、而乔治则永远带着一副刚刚度过青春期的面孔。
遮住额头的刘海、黑色的皮衣、古巴的高跟靴,每次演出结束后观众的嘘声开始慢慢转为喝彩。
他们曾经一起跑遍整个利物浦,只为了学习新的和弦,也曾把歌词潦草地写在利物浦学院练习本上,共同分担着看不到未来的昨天。
“人们只记得Beatles以前四个人的样子,我们也对Beatles的神话深信不疑;
我一直觉得我们是世界上最棒的乐队。
在披头士低迷的时候,我们觉得乐队没有出路了,
我们的待遇很差,用很烂的更衣室。
我就问‘我们要做成什么样的人,伙计们?’
他们说‘做最好的,约翰!’
我说‘什么是最好的?’
他们说:唱最流行歌曲的最顶尖歌手!
我说‘没错!’
然后,我们就振作起来了。”
——约翰·列侬
他们的走红非常迅速。
1962年10月5日,也就是签约后的第四天,披头士发行的第一张单曲《Love Me Do》立即登上英国排行榜第17名,随后推出的专辑《Please please Me》跃上第二名。同年年末之前发行的3张单曲《From Me to You》、《She Loves You》和《I want to Hold Your Hand》都直冲排行榜首位。
《Love Me Do》这首单曲发行的时候,我还没有太注意,认为这大概又是个“一曲乐团”,也看不出将来大有可为的迹象;而且我第一次听到约翰学美国歌手那样嘶吼地唱着《Twist and Shout》时,还听到头痛。
不过,我喜欢《I Want to Hold Your Hand》这首歌,而且从那时候起,每次都等不及要听他们的下一张唱片。
披头士出现之前,没有人为我唱过歌,没有人由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唱出跟我的生活有关的歌,和我经验有关的歌。
——戴维斯,《披头士:唯一正式授权传记》作者
爱、自由、反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披头士乐队对流行音乐的革命性发展无人能出其右,他们虽然仅仅存在了10年,但他们的音乐半个多世纪来屹立不倒。
来自英国利物浦的“披头士乐队”
提到披头士,很多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万人空巷”“空前绝后”“潮流尖峰”这样的形容词。的确,这支音乐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乐队,给流行乐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乐队成员形象、音乐风格,到节奏特点与器乐配置,他们的横空出世彻底洗刷了50年代沉闷的音乐氛围,开创了流行音乐中英伦风格的新纪元。他们贵族式的优雅反击直击摇滚的核心精神:为普通人发出声音和呐喊。“爱、自由、反战”是披头士永恒的创作主题。
1958年,由约翰·列侬在英国利物浦发起的摇滚乐队初见雏形,后几经成员调整,在1960年确立了主唱兼节奏吉他手约翰·列侬(John Lennon)、主唱兼贝司手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主音吉他手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和鼓手彼德·贝斯特(Pete Best)的四人阵容,并将乐队的名字定为“The Beatles(又名“甲壳虫乐队”)。
1962年10月,披头士乐队发行了第一张单曲《Love Me Do/P.S.I Love You》,之后他们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他们的主打新歌《Please Please Me》首次登上了英国热门单曲排行榜的第一位。
成名作《Please Please Me》发表后,1963年,披头士发行了乐队的首张同名专辑《Please Please Me》,这张专辑花了7个礼拜登上了排行榜冠军,随后创纪录地保持冠军的位置30周之久。
“披头士乐队”轰动美国
1964年2月,披头士乐队凭借热门单曲《I Want to Hold Your Hand》成功打入公告牌单曲榜冠军宝座,受邀前往美国参加商演。抵达美国后,4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亮相美国电视节目《The Ed Sullivan Show》,并现场演唱了乐队的多首热门作品,这次节目创下了7300余万观众的收视纪录,几乎是当时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披头士乐队从此闯入了让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摇滚市场,这也是英国乐队第一次在美国完成了“不列颠逆袭”,从披头士开始,很多著名的英国乐队都开始风靡美国。
“披头士乐队”经典传记片《A Hard Day's Night》
1964年7月,由Richard Lester导演、披头士四位成员主演的一部黑白电影《A Hard Day's Night》诞生。影片以模拟纪录片风格描绘了乐队生活中的日子,被《时代》杂志选为了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之一。
1965年8月,披头士在纽约的希叶露天体育馆进行了摇滚史上的第一场大型表演,吸引了约55600人,成为那个时代最盛大的一次演唱会。他们抵达纽约,去接机的歌迷就有数十万人,飞机的轰鸣声都压不住歌迷的欢呼。
“披头士乐队”最经典的海报之一
1965年12月,披头士发表了第六张专辑《Rubber Soul》。这张专辑头9天在美国就卖出了120万张,在英国发行五日后就登上专辑榜榜首并停留了12个月。
小野洋子(左)与约翰·列侬(右)
1968年,列侬遇到了日本艺术家小野洋子,此后两人的故事一直是摇滚乐史上为人热议的话题。同年,列侬与洋子发行了他们共同创作的唱片《Two Virgins》。不久后,列侬与妻子辛西娅离婚,与洋子生活在一起。为了安慰列侬五岁的儿子Julian,同年夏天,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在车里创作了一首歌曲,告诉这个小男孩,不要为父母离异感到沮丧,要学会坚强接受现实——这便是后来火遍全球的《Hey Jude》 ,一经发表席卷畅销榜榜单,也成为了披头士的代表作,传唱至今。
1968年11月,披头士乐队发表了第九张专辑《The White Album》,这张唱片是两张专辑的容量,一共30首歌,是摇滚历史上第一张双唱片,这张专辑曾创下了9周占据公告牌Hot200专辑榜第一位的纪录。而很多的评论家认为,这是披头士最后的辉煌。
1970年4月,保罗·麦卡特尼宣布离开披头士乐队,保罗接受采访时曾说道离队的原因是“个人分歧、生意分歧和音乐分歧”而麦卡特尼的离队,正式宣布这支乐队的解散。当月末,乐队发行乐队最后一张专辑《Let It Be》,向乐迷告别。从此,四人分道扬镳。
虽然仅仅存在了10年,巅峰期更不过数年而已,披头士乐队却创造了并至今保持着世界流行音乐史上的多项历史纪录。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统计,披头士乐队的唱片在全世界已累计售出超过10亿张,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摇滚乐队。
时至今日,这支乐队已经解散了三十余年,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儿如今都已各奔天命。1980年12月8日,纽约中央公园,主唱约翰·列侬死于乐迷的枪下,全世界为此震惊,当时对他的悼念活动也创下了人类史上的纪录:西方各大电视台、电台停播十分钟,向约翰·列侬致敬。披头士的另一个灵魂人物贝司手保罗·麦卡特尼,于1990年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而后沉寂多年。吉他手乔治·哈里森转行成立了手工电影公司。鼓手林格·斯塔尔则一直过着平淡而沉默的生活,再未在新闻里成为主角。
青涩的传奇
高晓松:“有人说人类有史以来发行唱片总量排名第一的就是披头士,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一位著名歌手或乐队,排第二的迈克尔·杰克逊,都还差得很远。如果要评价约翰·列侬以及披头士的地位,在整个流行音乐史上,也许到今天为止也无人能与他比肩。”
综合自网络
编辑:李硕
责任编辑: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