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读好书榜 | 英国女大学生迷上川菜?美国汉学家如何看宋徽宗?
第16期“享读”好书榜新鲜出炉了!
书单由书香上海、APP和上海发布联手打造,所列图书综合考虑上海书城、上海图书公司(上海古籍书店、艺术书坊)、博库书城、衡山和集、钟书阁、大众书局、言几又、中图现代书店、西西弗书店等沪上实体书店9月17日-10月7日销售数据,经精选后呈上。
《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
樊树志 著
中华书局
《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是明史研究专家樊树志教授的倾注毕生研究之功而成的五卷本《重写晚明史》第二卷,通过五章内容勾勒了张居正新政改革与再造盛世的历史,以张居正的政治起伏为主线,书写万历一朝的政治变迁、大政得失及人事沉浮,将朝堂细节和国家大局结合来写,点画自如,张弛有度,以60余年专业史家的睿智解读历史,读来令人唏嘘感慨,不忍释卷。
从嘉靖到万历,张居正怎样从内阁中脱颖而出?书中还原了朝廷间的日常细节,诸如大臣的沟通相处、皇帝与阁臣的问答对话、给皇帝授课讲学内容及上课过程等,通过这些难得一见、颇具生活气息的细节,立体呈现出一段鲜活而带着温度的晚明大历史。作者站在全球的角度聚焦晚明王朝,史识、史见与历史新知交融笔下。
《1930年代的沪上文学风景》
吴晓东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30年代的上海充分表征了现代中国的现代性甚至未来性,同时也呈现出“东方的巴黎”“冒险家的乐园”等半殖民地的驳杂性。海派文学也因此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并突出体现为“文学生产与流通一体化”的文学图景。
《1930年代的沪上文学风景》试图借助文学广告这一盏聚光灯,重新照亮一些文学史空间,从文学原生形态的意义上展示1930年代的海派文学风景,堪称分析沪上文学的资料库。无论是《良友》的世界视野、《现代》杂志与“现代派”诗,还是曾朴的法兰西情结,书中仿佛重现80年前的文学现场。比如,书中谈到,自从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中介绍英国随笔(essay)的这段鲁迅翻译的文字被引入中国文坛后,中国现代作家对于散文的理解就与一种闲话的现场感,一种美学性的氛围。海派散文正是诞生于这种“茶话”般的话语情境中。周作人在《雨天的书·自序一》中便勾勒了一幅与厨川白村极其相似的五四特有的“闲话”境界:“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鱼翅与花椒》
[英]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可能是当今西方世界最受认可的中国美食专家。她1994年就以英国交流学生的身份到了四川成都,并生活了近两年,此后逾20年来多次往返中国,研究中国烹饪及饮食文化,著有《川菜食谱》《鱼翅与花椒》《鱼米之乡:中国江南菜》等书。
《鱼翅与花椒》是一本带有浪漫色彩的食物民族志:年轻英国剑桥大学生来到中国,爱上了成都、参加烹饪课程,成为四川“烹专”第一位西方学生,跟别的年轻人一起学当厨师,学会了16道川菜。此后,她又常常往返中国和伦敦,去往湖南、浙江、上海学习烹饪。此书时间跨度足够长,绝不仅仅是浅尝辄止的遭遇“怪异食物”的猎奇,而是长期深入了解的人类学“参与式观察”。通过大量奇闻异事、历史典故的运用,她带领读者一起,对中国美食从疑虑恐惧转变为喜爱叹服。
在欧洲人还把吃中国菜视为“冒险”的上世纪90年代,扶霞心甘情愿乐呵呵地学起了中国菜。她发现中餐的基本“语法”和她熟知的法国料理完全不同,就像因纽特人有50种词汇描述雪花一样,中国人竟有几十种词汇描述刀法,譬如“骨牌片、牛舌片、筷子条、指甲片、马耳朵、米粒、眉毛花形……”中国人也把切菜理解成一种冥想,她渐渐“明白了为何道家圣人会用一个厨子和一把刀来比喻生活。”
《宋徽宗》
[美] 伊沛霞 著 韩华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国汉学家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就史籍解读与史学反思而言,宋徽宗是很好的个案。在习见的历史叙述中,徽宗无疑是反面形象。本书作者强调徽宗既是皇帝,也是“人”,希望避开以往的评价框架,以不同类型的材料和多种细节,拼织出形象丰富的宋徽宗。作者以现代史家之眼,还原宋徽宗的真实生命历程——抛开中国传统史学符号化的道德指责,伊沛霞教授以“了解之同情”的现代学术立场与现代观点,从宋徽宗自己的视角出发,再现了北宋末期的历史与时代风貌;并且尝试在世界君主制度的范畴内,用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皇帝。
《上海民谣》
钱乃荣 选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民谣》汇集的民歌,大多数是在20世纪80年代时民间文学大规模采集中,由上海市当年各区县广为收集的民间歌谣。从上海地区的民谣中,可以考察到长期积累的上海历史文化和民间生活状况的细节真相。作为上海方言的上海话与海派文化的兴起,与上海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上海话在承载与接续上海文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吴语研究专家钱乃荣看来,海派文化是一种面向市民为市民服务的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海纳百川,中西融合。海派文化是充满现代性的,是语言多元、体裁多元、功能多元和受众多元的文化,是亦雅亦俗喜闻乐见的文化。比如在1980年代时发起的上海民歌收集时,有些老年人唱出来的歌谣,竟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唱片上灌录的戏曲如苏滩唱的完全相同,可见海派文艺的大众化普及性。
《遮蔽的天空》
[美]保罗·鲍尔斯 阳曦 译
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二战结束后,三个美国知识分子前往非洲撒哈拉旅行。波特和姬特结婚12年后彼此疏远,渴望通过这次旅行来恢复感情。然而他们在空旷浩 渺的沙漠中,逐渐迷失了自己,两人更加疏远。在死亡降临时,他们才真正面对彼此,发现每个人的生命都极其有限,但为时已晚,过于触碰虚无的他们注定要在沙漠里永远流浪下去……《遮蔽的天空》讲述了我们一生中会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爱情、婚姻、旅行、死亡、存在价值等,意识到人生虚无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实地活着。
1990年,《遮蔽的天空》由贝托鲁奇改编成电影,获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多项大奖,鲍尔斯本人亦有出色演出。2017年,坂本龙一因为太爱这本书,甚至将鲍尔斯在电影中朗读书中精彩段落的原声编进了自己新专辑中的一首歌曲《Fullmoon》。
《奇迹唱片行》
[英] 蕾秋·乔伊斯 刘晓桦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家明亮的小小唱片行,门上没有店名,橱窗内没有展示,店里却塞满了古典乐、摇滚乐、爵士乐、流行乐等各种黑胶唱片。它时常开到深夜,形形色色的人来此寻找唱片,或者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而40岁老板弗兰克,是熊一般高大温柔的男人。只要告诉他你此刻的心情,或者讲讲你的故事,他总能为你找到最合适的唱片。音乐始于静默,又回归静默,就像旅程一样。直到一天,一个身穿豆绿色风衣的女人倒在唱片行门口,弗兰克的甜蜜与伤痛再无法掩埋,而唱片行和整条街道也永远地变了模样。
畅销书《一个人的朝圣》作者沉淀三年后,推出新作《奇迹唱片行》,这是关于跨越藩篱、不要畏惧未知的疗愈故事,一首跳动着希望和温暖的动人情歌,散发音乐那抚慰人心的神奇力量。
《悲剧人偶》
[日]东野圭吾 著 杨婉蘅 译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一个男人把我带上楼,放到架子上,目光锐利地反复打量我,随即离开,这让我猛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不久,悲鸣响起,一个身穿白色睡裙的女人从我面前跑过,冲向阳台。我身后的房间里冲出来两个人大声呼喊,但女人径直翻过护栏,纵身跳下……人们称我为悲剧人偶,说我会给每个拥有我的人带去不幸。这是我在这里看到的第一件事。”
这个故事所散发的寒意和悬念,来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长篇小说《悲剧人偶》,中文简体首次出版,讲述了一个精妙的诡计,一个纯粹的烧脑解谜:在这个家里,命案接连发生。所有人的不在场证明都如蛛网般整齐严密,只有不会说话的人偶看到了真相。《悲剧人偶》与《恶意》《圣女的救济》等书一起,被日本读者票选为东野圭吾十大被低估杰作。东野说:“《悲剧人偶》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定位,从各种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可能都是一个转折点。”
《十九岁的时差》
王俊凯 著
掌阅·新星出版社
TF boys王俊凯把自己过去19年人生里,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点点滴滴记录成文字,用温柔笔触轻轻向粉丝诉说着自己和大家的《十九岁的时差》。188张独家写真、3万字的时差飞行,对折彼时今日的时光,炙热依旧。 那些从未公开过的小趣事,印刻在流转时光中,如梦境般纯粹,历久弥新。
明星出书并不是新鲜事,从十几年前大S爆卖几百万册的《美容大王》到去年郑爽出的《郑爽的书》,书成为了明星和粉丝情谊的一种特殊载体。《十九岁的时差》首次尝试了“纸电内容差异化出版”模式,根据电子读物的特点,增加了视频、音频等特色附加物,并可在线互动,让电子读物跳出了“读”的传统范围。在讲求社交性的今天,一本书也做成了受众与演艺界明星之间交流的工具。
FASHIONPEDIA 《时尚志百科:时装设计视觉词典》英文原版
FASHIONARY 编
FASHIONPEDIA堪称服装时尚界人手一本的“宝典”,涵盖了这一领域几乎所有的技术术语。从服装形式到材料,从剪裁到穿搭,全书以详尽的图文并茂方式呈现。这部视觉时尚词典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无论你是一位业内行家、时尚大V,还是普通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资讯和乐趣。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