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坚守 为给孤寡老人一个家】一家五口齐上阵 建起家庭敬老院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重阳节,都说百善孝为先。对于儿女,孝敬老人有时是生活的照料、有时是物质金钱上的付出,有时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对老人来说,就是最好的依靠。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位,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的刘仁平,今年53岁,是当地村里的一个杀猪匠。13年来他倾尽所有,办起了一家敬老院,赡养着多位孤寡老人。
入秋后,贵州东部的武陵山区天气渐凉。10月12日早上 天刚刚亮,刘仁平就背上背篓,提着铁铲,来到山里采草药。刘仁平说,他要在草枯萎之前多采一些备着,因为好几位老人都患有气管炎、慢性胃炎等疾病,自己经常按照祖传的方子,给他们配药、煎药。
翻过了两座山头,需要的草药已经配齐了,刘仁平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办的和平敬老院,为三位患有慢性肠胃炎的老人煎药。
刘仁平:“妈妈,肠炎的病,这药吃个四五天就行了。”
这位被刘仁平唤作妈妈的老人名叫杨妹菊,今年82岁。事实上,她跟住在敬老院的另外13位老人一样,都无儿无女,和刘仁平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每天除了凌晨赶去杀猪,刘仁平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敬老院为老人们忙前忙后,喂饭、洗头、理发,14位老人谁都不能落下。他还给妻子和儿子立下规矩,吃饭时老人们没动筷子,谁也不能动。
自打年轻时,刘仁平就是乡亲们眼中地地道道的好人。他曾带头出钱给村里修路,四处采药给贫困户治病,对待需要帮助的老人和留守儿童,他更是不遗余力。雷远春老人今年92岁,膝下无儿无女。多年前,刘仁平就经常到老人家里,给他送去各种食物和生活用品,陪他聊聊天。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人对刘仁平也越来越依赖。2005年,老人向刘仁平提出,希望能搬到他们家一起生活。
从那年开始,陆陆续续有7位孤寡老人被刘仁平接进了自己家的木房子。为了让老人们住得宽敞、舒心,他们夫妻俩让出了卧室,搬进了储物间。
那时,老人们尚未办理低保,没有多少生活来源。虽然在当地农村,杀猪匠算是高收入的职业,奈何家里一下子多了七口人,刘仁平的经济压力顿时大了起来。然而,他宁愿自己每天早起两个小时,多杀一头猪,却始终没有在老人们面前叫过一次苦。
家里的老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挤在老旧的木房子里也不是长久之计。2011年,刘仁平决定,把准备给大儿子在城里买房子的钱“挪用了”,为老人们修建一所敞亮的敬老院。
房子刚刚盖了一层,准备的四十多万元花完了,工程被迫停工。刘仁平只得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又从银行贷款,总算是筹了五十多万元。就这样修修停停,到了2013年春天,和平敬老院总算落成。
那时,当地政府已经为老人们办理了低保,而且低保金已经从之前每月三百多元增加到了今年的七百多元。刘仁平的经济压力总算是小了不少。然而,另一个难题又摆在他的面前,自己要经常外出赚钱还账,妻子一个人在敬老院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刘仁平决定,把在四川上班的大儿子和退伍不久的二儿子都留在家里,一起来照顾这些老人。
去年,具备药师资格的二儿媳在生了孩子以后,也被刘仁平留在了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一些医疗服务。
如今,已经有来自周边多个乡镇的14位孤寡老人住进了和平敬老院,此外,铜仁市救助站也把10位有智力障碍的受助人员托养在和平敬老院。
从家里的小木屋,到现在的家庭敬老院,十三年来,刘仁平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唯一明显的变化,是刘仁平渐渐斑白的头发,和爬到额头上越来越多的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