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曾有个不发文凭的美术学院,不仅学员云集很多人还“主动留级”
▲王个簃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美术培训班上为学员现场示范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职工的书法美术创作成果如何?眼下正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行的“奋进40年”上海职工优秀书画美术作品展在交出答卷的同时,牵出了一段历史:在上海,曾有一个不发文凭的美术学院,刘旦宅、王个簃、俞云阶、朱屺瞻等美术大家都在这执教,以至于许多学员主动选择“留级”。
这个不发文凭的美术学院,便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美术培训班。据记载,该培训班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最初的学员都由单位推荐,报名还需要有上级工业局工会出具的介绍信。培训班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充足的画纸,当年应邀前来执教的老师更是不乏应野平、刘旦宅、王个簃、黄幻吾、俞云阶、朱屺瞻、邵克萍、乔木、陈逸飞、王子滏等美术界大家。他们放弃休息、不计报酬,为发展上海职工美术事业尽心尽力。
▲应野平示范
▲刘旦宅示范
▲朱屺瞻示范
据画家朱国荣回忆,许多人把这里当成学习真本事的地方。那时的美术培训班几乎每期都会延长,许多学员还选择“留级”,继续新的“学历”。事实上,在美术大家们耐心细致的辅导下,涌现出一大批活跃在工矿企业、活跃在基层一线的职工画家。
▲国画组交流
“那时候我们所有能办的班都办,水彩、油画、国画、版画等应有尽有,很多作品还在全国拿奖。”曾参与组织培训工作的武国强记得,有一幅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油画《思》曾引起全国性的美术讨论,画面前方是一位身穿紧身衣、喇叭裤的青年,背后则是一位中年人模样的人若有所思。当时有人批评作品“小资情调”,也有人为作品拍手叫好。现如今,还有美术评论家写文章评论这幅画。
画家黄阿忠透露,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数十期美术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上百次职工美术创作交流活动,吸引了一大批职工美术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他们来自本市各行各业,怀着对美术创作的热情云集在这里,开启了美术创作和成就梦想的旅程。
▲前两排起左四沈柔坚、左八吕蒙、左十肖锋
“上海职工的美术力量是很强的,几十年来,一批美术创作力量从这里起步,施大畏等名家也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渊源颇深。”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陈可爱介绍,去年12月,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同行”——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美术作品邀请展,参展画家包括徐昌酩、朱国荣、邱瑞敏,王劼音、陈琪、郑辛遥、周长江、俞晓夫、张培础、廖炯模、魏景山、夏葆元、方思聪、黄阿忠等。展览结束后,大家感觉到,新时期的职工美术创作同样活跃,因此有了此次展览,把入选上海美术大展、全国美展的作品进行集中汇报。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沪上100位职工书画家的100幅作品,参展的职工书画家大多参加过国家级、市级美术书画展,他们带来的作品既有当年参赛的获奖原作,也有新近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的精彩瞬间。
从展览现场可以看到,职工书画家的作品风格鲜明,创作的素材直接来源于生活。比如,沈有福的版画《东方大港》,以黑白版画呈现洋山深水港航运繁忙的景象。画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及运载的货轮,作品刚获得了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二等奖。“繁荣的港口航运,反映了40年改革开放的变迁。我热衷于工业和城市题材,离开上海、离开工业,我的作品就没生命力了。”沈有福说。
▲版画《东方大港》
陆兆平的油画《城市阳光脉动》,表达的是城市的活力与动感。画作以上海高楼大厦、外白渡桥为背景,滑板与年轻人作为主体,与城市脉动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契合点。史新民的国画《虚静恬澹》,来源于云南采风的灵感,用弯弯曲曲的线条和独特的色彩展现了梯田风光,曾入选第九届上海美术大展。
▲油画《城市阳光脉动》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均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提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