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上海市委就明确提出,上海绝不是不要GDP,而是不唯GDP,要追求“更高质量的GDP”。上海各级领导干部被反复告知,中心城市的第一特征就是城市经济总量必须足够大,“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仍要始终放在心上”。
而“更高质量”的GDP,需要开掘新动能,更需要树立新观念。在要素成本优势减弱、自然资源禀赋并不突出、土地等资源更已遭遇“天花板”的时候,“破旧立新”就显得更为紧要。
2018年10月19日,上海市委常委会会议,少见地围绕同一主题连续通过四个文件。这个主题,正是“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李强表示,通过这些文件,要“向社会释放明确的信号”——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并在产业规划、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等方方面面体现具体而明确的导向,倒逼各区、产业部门和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此时的上海,已经熟悉一种新的“英雄观”:产业发展要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就寸土寸金的土地而言,提升经济密度、提升土地利用质量,是重中之重。例如传统的工业重镇宝山,就在新一轮转型中坚决调整转移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低端产能,仅去年一年就盘活近2000亩低效工业用地。
空出的土地做什么,当然也大有讲究。上海各区、部门如今深谙一点:不是所有的优势都是核心竞争力,上海不可能什么都发展,各区更要杜绝同质化竞争——认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颠覆性技术,瞄准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瞄准那些带动面广的“源创新”,才是应当着力的地方。
而越是国家急需、容易被人“卡脖子”的、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领域,上海越是需要率先谋划、着力攻坚。
不久前,经过22个月的艰苦奋战,上海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项目——华力二期12英寸先进生产线建成投片。华虹集团的集成电路制造能力将覆盖0.5微米—14纳米各工艺技术平台,制造规模进入全球前五位,工艺技术进入全球第一梯队。近年来,上海先后启动了华力二期、中芯南方、中国电子特色工艺等一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2017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200亿元,约占全国的20%。上海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产业集中度最高和综合技术能力最强的标杆区域。
这是要“主攻”的。还有要“牢守”的——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后,上海旋即起草形成实施方案,主动投入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并牢守生态环境红线。6月,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区,就在当地渔民自愿的基础上,对全域179条长江捕捞渔船进行拆解,让“长江捕捞”在此成为历史。
过去,这片淡水与咸水交汇之地,曾是最适合捕鱼的“黄金水域”。但与舍弃许多老旧产能一样,即便阵痛,该“断腕”时也毅然要壮士断腕——上海明白,“高质量发展”的自觉与担当,就在这样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中。
来源:上观新闻
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