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脏布满支架,反复头晕无法站立,竟是血管“窃取”血液导致

2018-11-11信息快讯网

老人心脏布满支架,反复头晕无法站立,竟是血管“窃取”血液导致-信息快讯网

80多岁的老耿(化名)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多次接受介入治疗,心脏已经布满支架,尤其是近一年来,他反复头晕发作,左上肢活动时头晕加重,左手冰凉发麻,摸不清脉搏,甚至不能站立。

日前,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万杰清团队使用肱动脉-股动脉联合入路技术,结合3D影像融合技术(CTA+DSA)为老人实施了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患者手术后仅4天康复出院。

据万杰清介绍,人体内一条主要动脉发生局部或全部闭塞时,远端的压力明显下降,即可产生一种虹吸作用,从邻近血管“窃取”血液,就会出现相应区域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状,称为“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通常是由于锁骨下动脉的起始端发生重度狭窄或闭塞,患侧手臂血压下降,血液逆流,脑部血流被“盗取”,供应患侧上肢,以致产生脑部缺血症状。

在脑血管病多学科讨论时,万杰清就选择手术入路、准确穿刺闭塞远端血管以及如何避免血管破裂严重并发症等一系列治疗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医生最终讨论决定使用3D影像融合技术,既可完美再现闭塞血管管壁,又可避免由于心脏搏动带来的伪影,避免导丝刺破血管。

万杰清解释,该技术不同于之前单纯应用DSA引导,因为远端闭塞,无法指引导丝、导管等前进方向,采用3D影像融合技术,即3D-CT血管成像和二维DSA(造影图像)融合,可以使原本看不到的血管清晰显示血管壁界限,达到精准开通闭塞血管的效果,让手术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后,万杰清带领团队如期为老耿实施手术。麻醉科使用B超定位法进行肱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建立股动脉-肱动脉联合治疗通路,通过造影,患者的病因终于水落石出;随后对主动脉弓、左侧锁骨下动脉进行三维影像融合技术,有效显示闭塞血管具体形态以及和远端正常血管的位置。

手术后患者症状立即缓解,头晕好转,左手脉搏有力,术后4天康复出院。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自2012年组建以来,致力于脑血管病规范化流程化治疗,建立了具有仁济特色的脑血管病诊治模式,近年来以临床科研为抓手,医工结合、多学科协作,开展3D影像融合技术、人工智能推进脑血管病全面发展,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脑动脉瘤多学科协作(MDT)中心,开创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的特色。

该团队特别对于主动脉弓上血管闭塞性病变,包括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颅内血管闭塞安全有效开通,年治疗量超过500例,连续两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量上海第一;闭塞血管开通率90%以上,使以往难治脑血管病患者获得救治。


作者:叶佳琪 袁蕙芸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