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小结,精准干预才能维护健康
“近几年,市民的健康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卫生消费需求由简单的医疗治疗,向疾病的预防控制转变……但体检还应该从单纯的体检服务向健康风险干预、健康维护转变,并成为以人为中心的全程化服务模式。”这是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所长顾沈兵的那篇《体检行业最需要“大数据”》一文中说的话。对此,我颇有同感,尤其是“体检服务要向健康风险干预、健康维护转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体检行业是否能得到长足发展,也关系到每一个被体检者是否都能通过体检真正获得宝贵的“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维护”。
就拿我们体检后收到的那份《体检报告》来说吧,它的前半部分将我们个人的体重、身高、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都列得清清楚楚,而且每一样指标的后面又都配有“正常参考值”供你对照,一看就明白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如何。比如,哪些部位需要继续呵护,哪些部位已亮起红灯需要警惕或及时医治。可看到后半部分“体检小结”中的“建议”就有点犯糊涂了。因为这“建议”犹如同一条流水线上出来“用之众人而皆准的”的“标配”,给每一位被体检者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如要“合理膳食,清淡饮食,多食果蔬,戒烟戒酒,有效运动。”众所周知,人的体质各有不同,有强有弱,即使患有基础性疾病者,所患疾病亦有不同,或心脑血管方面的,或肝肾功能,或颈、腰椎等方面的,不一而足。故用此“标配”来提醒被体检者不仅无法显示整份《体检报告》的针对性,甚至还有点“敷衍”之嫌。再说,若根据自己的体检结果,怎样的“膳食”可以算是“合理”?那些“果蔬”可以“多食”? 哪些运动项目,怎样的运动强度于我“有效”?这一切对于被体检者来说还是不甚了解的,必须由健康医生予以专业、精细的指导。
我还记得在一次健康讲座上,健康专家曾这样告诫我们,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适合每一个人。比如,有膝关节疾病的人不适宜参加登高和跑步运动;痛风病患者不适宜大运动量。还有诸如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有相对应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绝不可乱来。倘若《体检报告》也能如此“告诫”——依照被体检者的“体检结果”在“体检小结”中列出与之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应该摄入的食物品类和数量,提醒被体检者“照单实施”,以促进自己的体质、体能朝健康方向发展,这该有多好。
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自己异常体征和可能威胁健康的因素,而获取体检医生专业的“营养”和“运动”方面的精准辅导,对于降低未来罹患疾病的风险与概率,呵护好身体各部位的健康机能具有重要作用。既然如此,一份《体检报告》就不应该被用语笼统的“体检小结”卡住,而是应该尽可能地针对被检者的身体状况,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给出建议时射出精准的“临门一脚”,让每一位体检者都能通过“体检”去获取切切实实的健康维护。
责任编辑:王胜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