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太高冷?《拉赫玛尼诺夫》把精华浓缩成音乐剧,带你入门!
中文版音乐剧《拉赫玛尼诺夫》从今晚起将在上剧场连演13场。在悲剧的尽头,奏响希望的乐章,《拉赫玛尼诺夫》融合拉氏的古典乐与音乐剧的偶像气质,将为观众呈现中小剧场罕见的独特质感。
“对公众来说,拉赫玛尼诺夫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古典音乐中他有崇高的地位。古典音乐有丰富的音乐语言,就像酒,浓郁的不容易品到,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就像把espresso变成了拿铁,更容易让观众接受。”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直言,这是闭上眼睛欣赏,也能值回票价的音乐剧。
《拉赫玛尼诺夫》选取了俄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人生的一个断章,讲述他1897年因《第一交响乐》的首演恶评如潮,备受打击,陷入了长达三年的精神崩溃和创作停滞,直到遇上了心理医生尼古拉·达利,重拾自信。189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达利。现场不仅将以钢琴独奏和弦乐六重奏,重现传奇作品的诞生过程,现代人也能从拉氏的经历中找到独特的心理共鸣。
虽然音乐剧故事线没有特别的激情、狗血和反转等强烈戏剧冲突,两位主角的相遇和相互治愈,仍在2016年原版上演时感动无数韩国观众,成为一票难求的现象级作品,并在韩国权威文娱资讯网站Interpark中获得高达9.5分的评分。
对普通观众来说,通过这样一部“拉赫玛尼诺夫点唱机”音乐剧,也是走近“高冷”古典音乐的很好途径。主创团队透露,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旋律性较强,对公众来说能够记住,许多古典音乐爱好者也是由他的音乐入门,随后慢慢接触贝多芬、马勒、布鲁克纳等作曲家更为幽深的作品。剧中不少唱段取自拉氏的器乐曲。器乐无需呼吸,可以连贯演奏,而从中剥离出主旋律,由人配词后表演,需要投入情绪、配合呼吸进行演唱,难度不低。
即便如此,演出也将不带字幕,以百老汇、伦敦西区、日本、德国等音乐剧市场通行的标准,让钢琴家的音乐语言自然引领观众投入剧情。“中文语音识别系统和大部分国家都不一样,(四声)在音乐叙事中比较吃亏。”费元洪表示。但中文版《拉赫玛尼诺夫》对音响有自信,也更追求音乐流淌的状态和质感。希望不带字幕的演出,能保留抽象而耐人寻味的形而上艺术魅力。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