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11种“毒”?这些关于“排毒”的谣言,你中招了几个?
我们大概都听说过“人体排毒论”,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有各种各样的“毒”,比如肝有肝毒、肾有肾毒、肺有肺毒……
反正,皮肤瘙痒、便秘肥胖、口臭胃病、痘痘狂发……身体的任何不适都可能与这些“毒”有关。
为了避免“中毒”身亡,各路“专家”纷纷出招,排毒方法铺天盖地,排毒理论完美无缺,甚至还出现了人体排毒时间表。
那么,这些真的有科学依据吗?传说中的“排毒”到底排了些什么呢?
为何你会选择“排毒”?
当你打开百度搜索“排毒”,依然可见3000多万个结果,微博上也有1000多条关于“排毒”的内容。
以此为噱头的产品或服务占据各类网站头条,让不少人趋之若鹜,有的花钱买安心,有的深陷其中当治病,更有甚者排毒美颜将血汗钱挥霍一空。
那究竟为什么会出现“排毒”概念?
这其实起源于20世纪的早期,理论认为疾病是由体内的废物积累导致的,排出了这些毒素就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理论知识,却经不起任何推敲。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伍学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体的毒素不过是体内多余的垃圾,主要是由于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的代谢物以及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污染在体内沉积。但我们人体自身就已经具备了完整的防毒、解毒和排毒系统,将这些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1天24小时从不中断的进行着,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例如皮肤:抵御外界的污染物;肝脏,最大的解毒器官;肾脏:最大的排毒器官;还有一个分部在全身的极强净化功能:淋巴系统。”
“因此,人体根本无需借助任何外界手段进行‘排毒’。”伍学焱指出,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从1958年开始,就从未提及人体内有毒素,可见正统的现代医学理论根本不讲“排毒”,既然都没毒了,你还去排什么呢?
你被排毒谣言坑了多少年?
既然所谓的排毒理念本身不成立,那么有排毒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自然也没有科学证据支持,你所迷信或者现在依然坚信的排毒手段,专家表示,实际上对人体并无益处,甚至有害。
谣言一:有力拍打手肘内侧看身体是否有“毒”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相当长的时间:提早发现身体毒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力拍打手肘内侧,拍出痧的时间越快、颜色越深,就说明毒素积累的越多,需要尽快排毒。
专家表示,其实出现“痧”或者“红紫”的现象,都是由于用力拍打后皮下的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冲血管中漏了出现,破裂的地方大,就成片状,破裂的小,就成点状,与“毒素”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有些人出痧多,有的人出痧少,则与自身毛细血管的脆性相关,脆性大的人,出痧更快颜色更深。
谣言二:排毒清宿便
我们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排毒产品的广告里写着:宿便引发皮肤差、口腔异味、小腹变大、增加肠癌等等风险,因为宿便中含有毒素,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会被肠道再次吸收,从而使毒素进入人体内,造成更坏的影响。
专家指出:在医学上,从来没有“宿便”这一概念,单从粪便的形成过程来看,食物残渣停留在人的结肠中,就需要1-3天,这是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
所以,只要不是需要特别处理的病因,医生不会强求每个人都必须每天排便。
一些所谓的排毒保健品,之所以能快速排毒,清宿便,往往含有一些较强的泻剂成分,这类刺激性的泻药,会使人对药物形成依赖,用量越来越多,便秘越来越重,更可怕的是会导致结肠黑变病,增加癌变风险。
谣言三:蒸桑拿、大量出汗能排毒
有人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有人在汗蒸房中香汗淋漓,据说大量排汗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对此,专家表示,运动或者汗蒸主要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但是,汗液中99%都是水,剩下的不到1%是尿素、乳酸等成分,靠出汗排毒作用明显夸大,盲目大量出汗反而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更大问题。
谣言四:精油推拿排毒
市面上,不少美容机构鼓吹通过精油按摩,帮助淋巴排毒,专家强调,淋巴根本就不需要按摩,就能够正常的发挥免疫功效。
说到按摩,中医按摩多是按摩肌肉,穴位,从来没有按摩淋巴的,所有的按摩手法中,也没有所谓的排毒手法。
谣言五:水果酵素排毒
近年来,一股“水果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之所以被追捧,主要是广告中宣传酵素能够达到减肥、美容、排毒等功效。
之前也有不少人问过小九,酵素是不是可以排毒?值不值得买?
事实上,想依靠酵素或者酶来起到这些效果,只能是活在你的想象中。
其中,酵素中的排毒功能主要是由于水果酵素中所含有的酵母菌和乳酸菌起作用,但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显示,通过日常饮食来获得的菌群很难改善人体自身肠道的菌群,首先量少,其次无法通过胃液和肠液的消化。
真想“排毒”的话,不如……
想让体内的“垃圾”更顺畅地被排出,专家建议,首先在饮食上多吃蔬菜、适当吃些粗杂粮、肉类首选鱼肉,虾肉、瘦肉等。
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热量,此外,喝足够量的水,也能够达到这一目的。
比起把钱给那些用健康骗人的骗子,这些看起来轻松的日常良好习惯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反而显得更难。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39健康网、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