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泾花灯、廊下莲湘和土布……这里的民俗文化别具一格
朱泾花灯、廊下莲湘和土布文化、金山农民画、金山卫田山歌、亭林腰鼓……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后花园”金山,承载千年滋养的乡村文脉,在当今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仍在沿续和发展。今天下午,金山区举行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进大会和金山-嘉兴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包括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去年8月,金山区文广局梳理了金山乡村文化工作,以“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文脉传承”为主题,启动了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金山“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文脉传承”项目获得第四批创建资格。
金山的历史文化悠久,现有3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11项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2位,认定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位,认定金山丝毯厂、金山农民画院等5个第一批金山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朱泾花灯、金山卫田山歌、山阳民乐、廊下莲湘、亭林腰鼓、吕巷小白龙等“一镇一品”文化特色项目,源于当地群众的生活。廊下现有莲湘队35支,2万余人会打莲湘;山阳地区每4个人中就有1人会民乐,千人民乐奏响山阳每个角落;金山工业区的秧歌团队30余支,有学生、青年、老年、企业职工等1000多人组成;朱泾花灯从传统老艺人手里薪火相传,已经普及到全镇28个村居和20多所学校;吕巷镇有老、中、青、少22支舞龙队伍;亭林拥有覆盖全镇各单位的43支腰鼓队、近万名鼓手的强大阵容,并形成了老、中、青、少梯队式发展模式。现在,我们依然可以在村茶室,听到讲方言故事,说钵子书。特色文化已经成为金山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这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上海郊区,非常令人振奋。
为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文脉传承,金山区以“弘扬乡风、塑造乡景、深耕乡史、留住乡味、传承乡音、品味乡韵”六大项目作为乡村文脉传承的工作路径,涉及全区10多个委办局和11个街镇(金山工业区),制定了38个具体工作内容。落点在乡村,紧扣乡村“形”和“魂”的建设,使乡村有风貌更有韵味,有颜值更有气质,有入眼的景观更有走心的文化。
金山区副区长张娣芳表示,金山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一是乡风营造要有人文的“温度”,二是乡忆挖掘要有传统的“厚度”,三是乡貌塑造要有内涵的“品度”,四是乡愁留存要有联动的“广度”。金山还要积极与毗邻的嘉兴等地区联动开展江南乡土文化交流、乡村文化挖掘与研究、共同特色民俗项目的保护。
以东部地区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嘉兴形成了多个公共文化领域的“嘉兴经验”“嘉兴模式”“嘉兴样本”。嘉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云飞介绍了嘉兴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金山-嘉兴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上,来自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从乡村文脉传承、民俗资源产业化等多领域、多角度破题研讨,畅谈思想观点,共享发展理念,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出谋划策。两地文化主管部门在会上共同签署了《沪浙毗领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共同愿景》,将积极落实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共同致力于毗邻合作机制、双方交流平台、文化人才队伍、乡村文化品牌等领域建设,促进沪浙毗邻地区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薄小波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