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被日本人用万两黄金收走的千古名画,今晚拍出了4亿天价,值不值得?
苏轼消失近百年的《木石图》(又名《枯木怪石图》)今晚在香港佳士得以4亿6千多万港币成交,创下中国书画世界拍卖纪录拍卖。这幅画自1937年流落日本后,就长期下落不明。有中国藏家得知拍卖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私下接洽,喊出了10亿港币的天价。
1937年的中国,国运飘摇。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许多人以为,这幅载入中华美术史册的画卷,早已湮灭于历史中,后人只能从记载中想象它的真容。曾有中国专家联系日本的收藏家家族,询问这件藏品究竟在哪里?当时得到的回答是,在二战时,被美军轰炸的战火烧掉了。
此前,苏轼留存于世的画作,世人只知道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以及上海博物馆的《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而苏轼这件美术教科书上提的最多的作品,虽然专家对真伪还有疑议,但其流落日本八十载的故事,颇值得深思。
这张《木石图》很有传奇色彩。宋代笔记《梁溪漫志》中有记载,“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就是说,苏轼的画作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价值“万金”。根据《木石图》上历代藏家留下的痕迹,不仅有苏轼同时代书画家米芾的题跋,还有宋高宗赵构“绍兴内府”、朱元璋养子沐英家族的印鉴。一张书画,历代名流显贵都争相鉴藏,历经了千年世事沧桑。
那么,这张名画为何会流入日本?
到了近代,北京风雨楼古玩店收到了《木石图》,它和《潇湘竹石图》一起被直系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买走。1961年,白坚夫将《潇湘竹石图》卖给《人民日报》社时任社长邓拓,后来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而《木石图》半个世纪以来,都下落不明。不少书画大师都苦苦追寻过它的踪迹,最终失望而返。
吴湖帆曾临摹过《木石图》,古书画鉴定专家张珩也留下记载,“……从济宁购得后乃入白坚手,余曾许以九千金,坚不允,寻携去日本,阿部氏以万馀得去。”就是说,当时风雨楼从济宁收到了《木石图》,被白坚夫买走。张珩想用九千两黄金问他购买,白坚夫不同意,不久就把画带到了日本。
而在日本果然卖了个好价钱,日本大阪纺织业巨头阿部房次郎,用超过万两黄金的价格把画买下,收入囊中。
原来,白坚夫早年留学日本,妻子也是日本人。许多人早就猜测,《木石图》被他卖到了日本,但他本人并没有承认。
其实辛亥革命爆发后,藏于清朝内宫和官宦之家的大量文物流入市场。当时中国无力阻止文物流出国外,日本富豪们就争相收买,并以拥有一件中国书画为傲。阿部房次郎收藏了大量中国珍贵的文物,并制作图录出版,只是在图录中隐瞒了这件珍品的踪迹。
那么,为什么《木石图》又在此时现身中国香港了呢?
据透露,去年佳士得在日本藤田美术馆征集收藏拍卖,NHK等多家日本媒体广泛报道,让许多日本收藏家忽然知道了中国书画的价值。许多中国传世画作,都在近代侵略战争中流入外国收藏家手中。他们可能并不清楚这些书画真正的价值,直到中国书画拍卖出天价的消息,一次次被媒体报道。他们忽然意识到,或许是大赚一笔的机会来了。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世界看到了中国收藏家的购买力,不少人都在伺机而动。《木石图》得出的估值是4亿港币左右,或许还只是“投石问路”,一个开始。
但这些画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今年春天,匿名日本收藏家联系拍卖行时,只说《木石图》是他爷爷留下的。拍卖行当时刚好有位中国书画专家在当地,一见到画,就激动得“全身发抖,寒毛直竖”。在此之前,许多人都只见过黑白的民国珂罗版印刷品。
从黑白《木石图》中,其实很难想象它真实的色彩。即便如此,黑白版的《木石图》也足以载入美术教科书。
有人试图估算1937年万两黄金的价值,但实在是难以计算的天价。当时的日本以黄金万两买走了这个传奇,而如今,它拍出了4.636亿港币的天价,折合人民币约4.1亿。
此前香港拍卖圆明园兽首时,就曾有媒体质疑,文物拍出的天价远超出了文物真正的价值。许多国际收藏家不过是利用中国人的爱国心进行炒作。
文物真正的价值何在?付出的“天价”值不值得?这些都留待世人思考。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柳青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