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掩映处,党建有气质更有温度
思南书局内陈列着不同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本报记者 袁婧 摄
在上海中心城区,跨区域、跨系统、跨行业的“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平台,以文化为纽带凝聚联结各类资源,推进城市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
梧桐掩映处,党建有气质更有温度
12月1日,位于上海城市中心原点的世纪广场将“快闪”开张一家“思南书局”:30多平方米空间内,将先后云集40多名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咖”,向人们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生动故事。恰在这一天,一项串联起上海红色保护建筑的定向赛,也将在面貌一新的黄浦滨江起步,这项活动的主办方也叫“思南”……
举办各类跨区域、跨系统、跨行业的区域化党建活动,对起步于文化共同体的“思南”来说已驾轻就熟,更顺势将带有“思南”印记、“思南”气质、“思南”温度的党建“推送”到了更多梧桐掩映之处。
这个起步于风貌保护区公共空间内的文化共同体,以文化为纽带,突破地域、行业限制,以更高站位、更宽广视角,凝聚联结各类党建资源,创新党建模式、方法和载体,推进新时代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品牌诞生两年多来,已发展跨区域、跨行业成员单位十家,开展各类党建主题活动近千场次,不仅助力“思南”垫实文化底蕴、产生经济效益,更成为新时代基层党建的生动表达。
红色党建,在“思南”生机勃勃,更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借助“气质、实力在线”文化共同体拓展党建资源
这颗带有独特文化气韵的跨界种子,其实在近一个世纪前就早已播下。
百年悬铃木映衬下的思南公馆,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住宅保留保护为特色的项目。该街区历史沿革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周恩来、董必武、梅兰芳、柳亚子、曾朴、叶圣陶等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各界社会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足迹。特别是1928年,曾朴父子在此开设真美善书店,各路大家常来此相聚,娓娓长谈,由文化结缘,更探寻真理。
将近九十年后,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中舒展新生的思南公馆受此启发,在2014年成功举办公共阅读组合活动——“思南读书会”和“思南书集”的基础上,开始探寻借助“气质、实力在线”的文化共同体进一步凝聚、拓展、辐射党建资源。
2016年,在黄浦区委领导下,作为思南公馆全资运营管理方的永业集团党委牵头,会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党委(党组),发起成立“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之后又吸纳上海久事集团、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加入。
“文化思南”多元而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为城市党建拓展了新的用武之地与发展空间;同时,党建对于意识形态、精神文化层面的引领,更反哺滋润着各类文化活动向品质化纵深发展——思南纪实空间、思南露天博物馆、“侧耳”思南诗会、朗读亭、思南书局快闪店、思南书局实体店、思南城市空间艺术节等创新项目载体不断涌现,吸引公众广泛参与和关注,形成稳定的线下活动群体约数万人,辐射线上受众更是达到数百万人。
“文化思南”勃勃生机背后的深层逻辑
每逢“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召开大会,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十家成员单位争着要当“轮值主席”;由于竞争激烈,轮值主席的责任周期从原本的一年缩短为如今的半年。
“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发起人、永业集团董事长钱军解密:当上轮值主席,意味着能站上“主位”策划各类主题活动,既贴合自身单位实际需求,又能借助大平台“邀约”优质党建资源作为支撑。比如,即将在黄浦滨江举行的红色保护建筑定向赛,就是轮值主席久事集团根据自身所长的创设。
在牵头主体、功能定位、运作机制上均大胆创新突破的“文化思南”开始归结“勃勃生机”背后的深层逻辑:
首先,有效的组织整合。这个大平台把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党组织,整合为紧密型党建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推动党建引领、社会责任与企业自身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各方协同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不断提升。
其次,精准的需求对接。“文化思南”已探索出一条在满足现代都市人精品文化需求的同时,主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之路,让文化行业各方主体借助党建平台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也顺应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具有更为稳固的内生动力。
第三,完善的运作体系。永业集团党委依托思南公馆下属十多栋精心保护留存下来的老洋房,为成员单位各类党建文化活动提供情感归属和有承载力的现实空间平台。而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建立了定期沟通交流、轮值主席负责、项目化推进等制度,并由设在思南公馆的秘书处具体协调,确保项目推进的效率和高质量。
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的“获得优势”
新时代,上海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上将继续探索、走在前头。围绕高质量、创新发展,“文化思南”以此为遵循,梳理出下一步区域化党建的关键词:
在党建引领上持续用力。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规律和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深化实践。复制推广“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工作经验,逐步探索在更多领域的辐射和实践,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的“获得优势”。
在开放融合上持续用力。对“文化思南”各项工作再谋划、再创新、再提升,扩大辐射效应,提升整体能级,打造基层党建新亮点,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用实际行动诠释“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在发挥功能上持续用力。在渲染发扬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定期梳理更新联席会议各成员的服务资源与需求清单,细分服务人群,扩大受众面,推动“文化思南”党建品牌能分层分类为群众提供更好的阅读、文化、艺术、电影、音乐、体育、科普、卫生等服务,不断满足新时代人们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