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平:做出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 那我就幸福了

2018-11-28信息快讯网

王逸平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他还是一个与病魔苦战了25年的病人。在自身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的情况下,王逸平带领科研团队历时13年研发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使2000多万患者受益。2018年4月11日,王逸平因病在科研工作岗位上离世,年仅55岁。

争分夺秒搞科研是王逸平1988年进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以后,一直保持的工作态度。上世纪90年代初,王逸平和同事们从丹参这种材料入手,研究其成分与特性。就在新药研发刚有起色的时候,1993年,年仅30岁的王逸平却被查出患有一种医学界至今难以治愈的疾病:克罗恩病。王逸平深知自己所患疾病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靠药物控制,而要想达成研发新药的梦想,就必须和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

王逸平:做出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 那我就幸福了-信息快讯网

王逸平

经过艰苦攻关,王逸平与同事们终于发现,丹参乙酸镁的生物活性特别强,便大胆推测这可能就是丹参中最主要的药用成分。基于这个重要发现,王逸平创造性地提出以丹参乙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来研制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新药。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失败对未来的研究也是一个贡献,研究新药同样如此。但是王逸平始终没有放弃,他带领团队经过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次次反复确认,将安全有效,落于每一期临床试验中。

2005年,王逸平和团队成功研发出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这一过程用了整整13年。在这个药的说明书上,清楚地表达了药理作用,并且标注了不良反应。该药物已经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2000多万患者从中受益。目前,他的实验室还在继续着有关降血脂、脑缺血、抗心律失常的一些新药研究。

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余琛和王逸平认识20多年了,他们合作研究的是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叫硫酸舒欣啶。这个药有个代号是87823,是1987年开始立项研究的,到现在已经进行了31年,目前还没有获批上市,已经完成二期临床实验。

王逸平:做出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 那我就幸福了-信息快讯网

王逸平(右)与实验室做实验

做创新药不仅需要严谨专注的工作精神,更需要毅力和坚持,还意味着要有更多的担当和责任,要承受比其他人更多的风险和压力。硫酸舒欣啶是一种复合型的离子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更高效安全,已经获得了多个国家发明专利,目前还没有获批上市。

做出“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是王逸平的梦想,这样的药是对病人最有效的药,是救人一命的药。在新药研发的同时,王逸平还领导团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体系,为全国药物研发企业完成50多个新药项目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王逸平患的这种病引发肠道痉挛带来的疼痛,一般人都无法忍受,病痛发作时王逸平就自己给自己打针缓解疼痛。他走后,同事在办公室发现了一本他手写的《Crohn’s病程记录》,里面记载了他病情反复发作的过程。在笔记本里经常能看贫血、大量便血、疼痛、昏迷等描述,他的体重只有100斤左右。

从30岁到55岁,长达25年时间里,王逸平以抱病之躯,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专项、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中科院重大专项等众多研究任务,获得了很多荣誉。

王逸平:做出临床医生首选的新药 那我就幸福了-信息快讯网

现在,熟悉的办公室,熟悉的药,熟悉的椅子都还在。但是,那个最熟悉的人却离开了,这一切他都不需要了。但课题组却离不开他。“前段时间在课题上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也不知道这个方向到底要不要走下去,当时非常沮丧。当时特别希望王老师能走进实验室,跟我说‘没关系的,总是这样的’于是就边哭边想王老师,希望他走进来跟我说这样的话。”王逸平的博士研究生李惠惠说起她的导师,眼眶不觉湿润了。

“没关系的,总是这样的,做科研总是这样的”,这是王逸平经常对他学生说的话。王逸平与病魔赛跑了25年,以崇高的家国情怀研究出造福人类的医学成果。虽然王逸平离开了,但是他的梦想、他的精神、他的新药却造福着更多的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