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我想念你们”—谍战英雄李侠亮相舞台,《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首次带妆彩排
烈士李白的事迹因孙道临在电影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的 “李侠”而为人所知,李侠被捕时的那句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的台词感动了无数观众。此次创排的同名舞剧,不仅描写了中共地下党与敌人巧妙周旋、不畏牺牲的故事,还讲述了李白与裘慧英两位主人公之间纯洁浪漫的革命爱情
雨,刷刷地落,阴郁与潮湿笼罩着暗沉的舞台。男男女女穿黑衣撑黑伞,在雨幕中行色匆匆。一抹白光闪现,就似那电劈开这乌沉沉的天与地。李侠,此行上海带着秘密的使命。
大幕拉起,职员、老裁缝、摄影记者、家庭妇女、黄包车夫、徒工……在舞台上依次亮相,组成了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的日常生活。然而,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切普通都变得不平凡。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身份、每一个动作,隐藏在背后的是不可诉说的秘密。随着剧情推进,答案一个个揭晓,疑问又一次次浮现。
12月2日晚,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太仓大剧院进行首次全剧带妆彩排。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传承着红色基因,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背景下,舞剧重启上海出品的经典红色,再度书写英雄故事。
提起《永不消逝的电波》,观众立刻会想到1958年的老电影,孙道临出演的李侠机敏而坚强,是一代人的集体偶像。故事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
电影将时光转回1938年,延安解放区电台政委李侠来到上海,以杂货店老板的身份为掩护,用藏在阁楼间的电台收发电报。日军发现电台,李侠被捕后遭受非人折磨,但他始终守口如瓶,日军无奈将他释放。
日军投降后,李侠夫妇又同国民党展开了斗争。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电台被国民党发现,紧急撤退通知与重要情报一同摆在李侠面前。为了完成最后的使命,李侠在敌人的枪口下完成发报,英勇就义。
近年来,谍战题材的影视剧“爆款”不断,《潜伏》(豆瓣9.2)、《风筝》(豆瓣8.8分)、《伪装者》(豆瓣8.4分)……但在舞蹈领域,谍战题材还是头一遭。没有经典台词、没有镜头转换,仅靠舞蹈的肢体语言和有限的舞台空间能表达复杂的谍战故事吗?
《潜伏》层层推进的剧情,让观众欲罢不能。(资料图)
《伪装者》的故事被观众津津乐道,三兄弟也借此走红。(资料图)
记者观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彩排,发现李侠不再是电影故事里的杂货铺老板,而成为了一位报馆的工作人员。于是,敌我双方的交锋集中在报馆里,由新闻记者拍下的几组照片汇成线索展开。这是一次全新的艺术探索,舞剧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大胆原创。
“电影里其实也不是李白本人,它汇聚了很多地下工作者的职业身份。今天我们重新解读《永不消逝的电波》,要符合上海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报社是当时信息集合的中心,很符合人物伪装的需要;而且它还有一种现代职场感,职场本身就把李侠纳入观众最容易接受的范围。”总编导周莉亚说。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里不仅融入了红色记忆和谍战元素,更借助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把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
剧中二幕有一段女子群舞《渔光曲》,音乐取自上海老歌,很有韵味。演员在台上的走位、动作幅度的大小乃至服装搭配、灯光色彩,均是一点一点的磨合,才有了舞台上凝练浓缩的海派风情的历史重现。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今年8月开始排练,舞剧将于本月21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正式演出
上海的天气,也带给创作者很多灵感,谍战戏里的紧张、不安、阴暗、潮湿,都在雨中生发出来。“雨代表了一种覆盖的能量。新中国胜利前夕,雨传递出一种特殊气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艳阳高照,又变成一种情感的力量。”总编导韩真告诉记者。
为了营造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弄堂特色的多变场景,《永不消逝的电波》在舞美布景设计上采用了有别于以往固定升降的舞台布景呈现形式,通过26片可移动的景片,在电脑编程的统一调度下,腾挪旋转,配合多媒体投影,逼真地呈现了全剧的所有场景。舞美景片上的绘图写实唯美,舞美技术人员每天从凌晨开始熬夜现场手绘。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我们上海的故事,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英雄,我们要把它弘扬和发扬。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美好的社会,一定要不能忘记为它付出的人。”上海歌舞团团长,舞剧制作人、艺术监制陈飞华说,“在舞剧中,英雄的故事不只是李侠和蓝枫,九个主要演员人人都有闪光点。他们是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最终组合成英雄的群像。”
“滴滴滴,滴滴滴……”电波声作为全剧的点睛之笔,每次出现的时机、演员的动作、舞美的配合,更是一遍又一遍地现场磨合,直至恰如其分地呈现。
作者:宣晶
图片:排练照均为武奕彰摄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