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讲进群众心坎里”(最美退役军人)
徐文涛在为小学生讲解。
高 磊摄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脱下军装、离开军营,许多退役军人依然在不同岗位上接续奉献、发光发热,为社会带来正能量。为促进社会形成尊崇、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风尚,弘扬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奋发图强的模范精神,激发广大退役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今日起,本报推出“最美退役军人”专栏,讲述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故事。
徐文涛,一位年过花甲的退役大校,现为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
全国大大小小的历史博物馆少说也有数千家,而战区级的后勤史馆迄今为止只有一家,正是徐文涛担任馆长的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2004年,组织将原联勤部机关食堂3500平方米场地的钥匙交到了徐文涛手中。随后,徐文涛主动辞去后勤二分部副部长职务,毅然负担起筹建后勤史馆的重任。别人说他“傻”,但徐文涛不以为然:“我们的军队不是一步就走到今天的,丢掉历史,就丢掉了魂。建史馆,我觉得值!”
当时,一没有展厅,二没有文物,三没有资料,四没有经验,后勤史馆的起步阶段如同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徐文涛白天走访老干部、调查研究、搜集文物,夜间读书思考、撰写布展大纲。一个人既当馆长又当编辑,既是设计师、工程师,又是文物征集员。两年间,从制作展板到安装灯箱,从构思解说词到打扫卫生,徐文涛都是自己动手。墙上展出的那一句话标题,三五句提要,或百八十字的简介,都是徐文涛从2000多万字的史料中一点点筛出来的。
从建史馆起,为了研究、梳理历史人物和事件,徐文涛把工作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全年无休。仅用一年半时间,徐文涛克服了建馆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如燕子衔泥般将原来废弃的食堂改建成了拥有两个综合展厅、6个专业展馆、2000多幅历史图片、500多件珍贵文物的史馆。
“宁讲万言史,不冷一人心”是徐文涛的座右铭。自2006年开馆以来,后勤史馆共接待了1500余场次参观、20余万观众,徐文涛坚持每场亲自担任解说,“我要把大道理讲成实道理,把历史讲进群众心坎里。”史馆入口处有一本记录参观人员的笔记,自开馆以来,从上百人团体到单人游客,徐文涛“零拒绝”。平均每场两个多小时的讲解,听者站得腰酸背痛,徐文涛却始终精神饱满。
今年“七一”前后,徐文涛因劳累突发前列腺炎,多次发生尿潴留,需要住院治疗。徐文涛对提前约好的讲解从不缺席,更不甘心让后勤史馆在“七一”前后休馆。于是他就带着尿袋,忍着剧痛讲解。前来参观的部队官兵、地方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史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被群众誉为全国数千个博物馆中年龄最大、级别最高、最有魅力的讲解员。
退役上校高建明受徐文涛感染,义务来史馆做副馆长,曾任原沈阳军区司令部情报处长的他,对徐文涛的讲解心生叹服:“历史故事很多人都能讲出来,但真正像老徐那样讲得入脑入心,确实不容易。”
2015年,因为军队体制改革,原沈阳军区联勤部撤销,后勤史馆没了编制,也没了经费保障,徐文涛却未因此“歇脚”。他常走出史馆,到党政机关、大专院校讲课。每一次都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电子课件和辅助资料存储了几十个G。面对不同听众群体,他准备不同的讲解词;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他不断更新史馆内容,今年又新建了雷锋馆、军服馆、卫勤馆。
新兵入营、老兵退役及一些相关的纪念日,都是徐文涛最忙碌的日子,也是他迸发激情的日子。许多新入伍的大学生军官和新战士,都在参观后转变了思想观念,决心在后勤部队建功立业。“让青少年学生一跨进史馆,就更珍惜幸福生活、决心报效祖国;让战士一跨进史馆,就立志爱岗敬业、献身国防;让老同志一跨进史馆,就能重燃青春激情。”徐文涛说。
丰富翔实的史料,身体力行的讲解,让后勤史馆影响力越来越大。该史馆先后被命名为沈阳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徐文涛也先后获得感动沈阳十大人物、辽宁省道德模范等荣誉。“作为党员,奉献没有止境。退休不能退步,没有职务还有责任。”徐文涛说。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