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在于40年其实并不遥远,尤其是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这40年,其实深深镌刻在许多人心头,“只消一两个地方、很小的点戳到,观众就会跟随细节潜入我们从未远去的记忆”。
孔笙跟剧中人年龄相仿,1978年考大学,落榜,后来上夜大,琢磨过做生意,最后在电视一方天地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历历在目,感触很深”,所以,作为拍摄的掌舵人,他和新搭档黄伟导演,对细节有着极度的苛刻。
前两集有场宋家午餐的戏,台词里提到“丰盛”,但见到鸭子、红烧肉纷纷上了桌,孔笙发了脾气,“那个年代,出身不好的宋运辉家不可能吃得这么好!”留一盘油豆腐给宋运辉,是他作为过来人给的判断。并且他相信,所有亲历者,都会轻易被细节带进时间长河,也会轻易被穿帮镜头带出戏。
“不一样”,还在于今天的观众早就阅历丰富。侯鸿亮说:“我们面对的是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后、是互联网时代里被英剧、美剧等世界各国优秀作品‘养高端’的观众。他们懂优劣,所以必须尊重观众的智商。不能让1978年的人穿着1998年的西装,也不能让1980年代的人用2018年的方式谈恋爱。”
所以,以“细节控”出名的团队,又一次把对道具场景的严苛标杆提升一格。宋运辉身上的红背心,因为穿太久,领口已松弛耷拉了下来;一边插队一边学习的他,无论是在床边的土墙还是猪圈边的石头上,都写满了化学公式。
而雷东宝带领的小雷家戏份,剧组是“顺拍”的,即完全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来拍摄。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小雷家从茅草房、毛坯房、砖瓦房直到大院,都顺着剧情一点点从无到有。
饰演雷东宝的杨烁说,很难想象,拍摄周期等于金钱的电视剧组里,还有人愿意“奢侈”地顺拍,更难得的是,某场戏的场景按一位群众演员的意思重新更改,仅仅因为那老者是当年的村支书,“他亲历过那样的事、那样的人”。
“尊重原著的气质”,与其“演”不如“实在地活”
建组、开机、杀青、定档、开播,很少有一部正剧范儿的作品,它的每一步动态都能牵引年轻观众的目光。但《大江大河》做到了。能让年轻观众心心念念,何以依凭?
王凯进组第一天,孔笙给他打了预防针“小心掉粉”。因为小说里的宋运辉,耿直又憨气,还有点“轴”。外形上,瘦骨伶仃“锅盖头”,更是与潇洒不沾边。导演善意提醒,倒是王凯早就做好心理建设,不仅抛开偶像包袱,还主动设计了用鼻子拱眼镜的“书呆子”形象。他很笃定:“这部剧播出后,我会涨粉。”
这份笃定气其实弥漫在整个剧组,因为他们信奉,“尊重了原著的气质”,自然会浸染原著里的精气神。
宋运辉初入大学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化学系的新生四人一间宿舍,三名室友都比19岁的小辉年长许多,成了他的“叔叔”。但这并不妨碍,不同年纪的人聚在一张高低床前纵论天下,俯身同一间阳光明媚的教室追逐知识。
某一天,“大叔”兴奋地在宿舍里宣告他的新知,那是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新闻,一桩即将扭转所有人命运的大事。跟随“大叔”的台词重返改革开放的原点时刻,荧屏外的人会不由自主被画面里那些年轻的兴奋的脸庞感染。
孔笙说,如果这样,电视剧便成了,“改革开放初年,突然打开国门了,人有一种特别的状态,一种让人兴奋、让人提着一股劲儿的状态。那劲儿,最是珍贵”。那股劲儿,有点类似《钢铁年代》里人们的精神头,那是一种豁然开朗、迎接万物生长的兴奋。
许是刻意为之,导演对三位主演提了雷同的要求——不要去演年轻,而是依从人物的性格、心理去实实在在地活。只要抛弃私心杂念,将内心放干净,清澈感、少年感会跟随那个年轻的新时代油然而生。
开播在即,孔笙很满意三人的表演,“他们在荧屏上予人的第一反应,不再是王凯、董子健,也不再被叫‘小包总’,而是宋运辉、杨巡、雷东宝”。
立于改革开放的原点,在一切改天换地的源头,他们从大山中走来,带着那股珍贵的劲儿,向大江大河奔腾,不舍昼夜。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