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马拉松》,引出东部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振兴中的生动故事
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影片、长三角影视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春天的马拉松》今天下午在在上海影城举行了点映礼。这也是影片继浙江宁波后再次面向观众。
导演夏晓昀携编剧张忌、主演杨昆、冯晖等人出席,与观众分享影片拍摄的台前幕后。
《春天的马拉松》从一场途经乡村的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着手,引出了中国东部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振兴中的生动故事。
该片由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和宁海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影片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宁波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已被国家电影局列为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重点影片,将于12月14日在全国院线上映。
浙江取材创作展示乡村基层治理最新成果
《春天的马拉松》由夏晓昀执导,张忌、和庆刚编剧,张铎、郑昊、徐百卉主演,杨立新、杨昆特别出演。聊起影片拍完的最大感受,众主创几乎众口一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超乎想象。
导演夏晓昀说:“我被《春天的马拉松》带进了新农村,希望更多观众能因为我们的电影到今日新农村去看看。”
演员杨昆记得一次拍摄花絮,恰好能为农村的魅力做注脚。拍摄云顶村村长选举的那场戏,剧组召集了几乎全村的人。临近中午,村民们纷纷坐不住了想要回家。导演告知,剧组管饭。可村民们的反应逗乐了主创们:我们不要吃剧组饭,我们得给游客做饭去。原来,当地绝大多数农家都办了民宿,且家家有客人。杨昆说,那山顶竹林里、云遮雾绕间,一栋栋民宿让她怦然心动。
之所以今日农村有了此情此景,与背后的“36条”分割不开。所谓“36条”,是推行于浙江宁海的《村级权力清单》。“36条”通过科学确权、阳光晒权、规范用权、严格控权,切实把村干部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百姓眼皮子底下运行,使得宁海县的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有了明显成效,成为了依法治国的村级样本,这一制度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相关表述被正式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影片剧本即出自“36条”推行过程中的真实故事,由宁海当地的著名作家张忌创作完成。
《春天的马拉松》讲述了张铎饰演的村长方春天,在筹备本村的一场国际山地马拉松分站赛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涉及村级公务、村民管理及氏族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棘手问题,他代表集体和个人所做的选择与坚守。张忌印象最深刻的剧情是片中方春天拆包工程违反了规矩,虽然出发点和结果是好的,但还是受到了处罚,他认为这个情节恰恰点到了《36条》最核心之处,那就是“要讲规矩”。
宁海全境拍摄呈现中国美丽乡村风景人情
《春天的马拉松》今年6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启动,7月5日正式开机,历时52天拍摄完成, 剧组几乎走遍了宁海全境取景,光是拍摄往返的车程累计就达80多个小时。在拍摄日程中,剧组从炎炎酷暑的汗水里淌过,又在三次台风的侵袭肆虐中坚守,克服了阴雨大雾天气,最终呈现出了新时代美丽的中国乡村风景。
“三面山一面海”的宁海是块宝地,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数百年前,徐霞客正是在这里开始了游记中那举世闻名的旅程。从山茶香到海味鲜,从安居乐业的县城到美丽富饶的山村,从十里红妆的绵延喜气到泥金彩漆的精美绝伦,真切的生活美、纯粹的自然美,瑰丽的文化美、朴实的人情美,这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都在影片中充分展现。
近两个月的拍摄深扎,让主演们都对宁海赞不绝口。宁海的自然、现代与活力给杨昆留下了不同于以往的农村新印象。杨昆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戏中饰演的方婶是一位农村妇女,她理解自己的角色就是一位生活在大家中间的民宿老板娘。
在活动现场,杨昆和冯晖也都谈起了各自对角色的理解。在戏中,杨昆饰演的方婶在村长方春天的理念感召下,由利益至上的云顶村民宿老板娘转变成方春天村务治理的支持者。冯晖饰演的马副镇长则站在了村长方春天的对立面,因为一己私心给方春天的工作开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是一个生动的反面教材。
《36条》推行这些年来宁海乡村的变化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农村的全面振兴之路。电影《春天的马拉松》从筹备到拍摄,剧组都深深感受到乡村干部的热情、善良、朴实和充沛干劲,并亲眼目睹《36条》实行四年来在当地的深入人心。
影片将在12月14日登陆全国院线,将我国新时代乡村的最新改革成果展现给观众,以此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作者:王彦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