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

2018-12-14信息快讯网

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信息快讯网

▲1996年2月,本文作者(左一)陪同外宾游览外滩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中国刚打开国门与外界接触,许多人并不了解国际上的一些惯例和习惯,而那时的对外交流和对外合作又异常活跃,如海潮般奔涌而来,在猝不及防的接触中,曾发生过许多趣事。

地方外事工作,总体上可分为外事服务和外事管理两大功能。外事服务工作通常总是与涉外活动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以下讲的正是我所经历过的改革开放中关于“衣食住行”这类外事工作的小故事。


“请带名片,请着正装”

大概是2003年秋天的某个周五,美国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来访我所在的单位。这次高层会晤涉及到商谈当时最新的数字终端研制合作问题,因此双方的会面显得庄重、严肃。为了方便双方的交流讨论,我方出席人员中,除了公司总经理、总部相关负责人外,还有个别基层单位的负责人。

事前我向出席人员提前发出了外事活动的通知,通知书上写明了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来访公司名称、双方出席人员名单,还专门在“备注栏”中注明:“请带名片,请着正装。”

当双方人员在会议桌旁坐定后,我看到微软公司一侧齐刷刷全部身穿藏青色西服套装,只有领带的颜色各不相同。而我方一侧,虽绝大部分身着西服,但西服颜色却深浅不一,有人身着浅灰色夏季西服,有人身着深灰色秋季西服,还有人穿着冬季深蓝色或深褐色的西服,五颜六色。还好,都穿着西服,系着领带,算是正装,无可挑剔。但要命的是,我的眼睛很快被一个穿着长袖T恤的身影给定格住了。

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信息快讯网

▲商务会议一般以穿着深色西服为宜

这位先生是我方基层某单位的负责人,他的T恤由红白相间的横条图案组成,非常抢眼。我方总经理看着他,皱起了眉头;微软公司副总裁一面致辞,一面不断地用眼瞟着这位T恤衫先生,就连对方的翻译也不时抬眼打量。估计来宾们在心里嘀咕:这位是什么特殊人物?他的着装为什么这样特别?

这个身着T恤的同志,开始时并未意识到什么,只是感到自己的服装与众不同,有些不好意思。当他意识到大家都在注视自己后,似乎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低着头,直至会议结束未吭一声。

散会送走客人,总经理让我和这位穿T恤出席会议的先生“谈一谈”。

会议室里只留下我和他。我问他:“您没收到外事活动通知书吗?”他说:“收到了。但不是我收到的,办公室人员口头通知了会议时间和地点。”

我接着问:“会议内容、来宾身份、着装要求等,没有传达到吗?”他接着答:“没有,不清楚这些。”

“即使不清楚,通常外事活动要着正装的常识,也不知道吗?”“知道。但是,今天是星期五,公司曾通知周五可穿便装。”

“明白了!不怪您。但您是负责人,能否回去后转告办公室的同志:第一,会议通知,尤其外事活动通知一定要转告清楚所有要求,以免因小失大。第二,周五可穿便装上班,是公司的规定。但如果周五有外事活动,在正式的外事场合,仍需着正装。企业文化与国际礼节并不矛盾,需要区分场合。第三,便装不是休闲装。便装可以不穿西服外套,只穿衬衣;也可着西服,不系领带,以此区别正装。在重要的外交场合或涉外高级商务会谈时,穿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等休闲装不合适,不符合国际惯例,容易被人误会,这种场合应着正装。办公室工作人员应了解这些基本常识,这样才能为各个单位提供良好的、正确的外事服务。今后我们将组织涉外礼仪讲座,补上这一课。”

“我一定来听课,让办公室的同志也来听课。”

在外事接待和出国访问的活动中,有时因天气太热(或因节电),室内温度不适合穿西服,外方主动与我方或我方主动与外方协商,改变一下惯例的着装。这种情况虽不很多,但也时有发生。这时,需要双方的工作人员做好沟通和协调,既要理解、满足对方的希望,又不能太随便、太离谱,其中的分寸拿捏很有讲究,需要外事人员具备服务意识和礼节知识,细心做好工作。

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信息快讯网

▲2001年APEC峰会上,身着唐装的普京(左)与小布什

各国领导出席APEC首脑峰会时,身着东道主国家的民族服装,具有深刻意义,非常合时、合适。在有些外交外事场合,需要身着民族服装,我国涉外人员可着唐装。还有一些特殊的涉外场合,需要身穿制服或工装,体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国际礼节是不矛盾的,就看服务者怎样服务、管理者如何管理。

食之有趣,食之有益

“食”是外事接待工作中碰到较多的一项服务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学问可就多了。为外宾提供良好的餐饮服务,使来宾食之有趣、食之有益,是对外交往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

提到食之有趣,我想起在宴会中外宾通过与中方人员交流,知道了中国各地方菜系的特点:东甜(江浙一带)、北咸(冀鲁一带)、西酸(晋陕一带)、南辣(川赣一带),他们不仅大饱口福,而且大饱耳福,了解到中华美食传统文化的特点,感到食之有趣。

1998年陪同日本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福井先生访问山东,山东省邮电的领导设宴招待福井先生,餐桌上摆放了几道富有地方特色的菜,其中有红枣、花生等土产食品。中方领导风趣地介绍了中国民间办喜事吃红枣、花生的习俗,寓意外事宴请寄托着中外合作“早生贵子”(取得合作成果)的愿望。福井先生听后哈哈大笑,连连点头称赞。

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信息快讯网

▲食用美味的大闸蟹需要一定技巧

当然,也有不成功的例子。例如,2003年秋天,一批来自欧洲的外宾参观了我们系统的某单位,中午就在该单位餐厅就餐,该单位还特意准备了上海大闸蟹招待来宾。外宾们因午餐后要赶飞机,没心思慢慢品尝,本不想动大闸蟹,但盛情难却,只好胡乱嚼上几口。由于欧洲人不会吃带壳螃蟹,加上心急,有人咬破舌尖,有人戳破了手指,还沾了一手腥味,弄得不太开心,接待部门也很尴尬。这个教训很深刻:花钱没效果,外宾不领情,还觉得吃相不雅。从此,“宴请不吃大闸蟹”成为我们不成文的规定。

当然,“宴请不吃大闸蟹”也不是绝对的,招待外宾品尝地方菜肴和特色小吃也是外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是需要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和环境来决定取舍。我们曾陪同外宾到上海福州路603号的王宝和酒家,利用非正式宴会的工作餐,在配备食蟹工具的特色餐馆,请外宾品尝大闸蟹,让外宾体验中华美食文化。

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信息快讯网

▲以蟹著名的王宝和酒家

同样,我们也曾因工作需要,应外方邀请品尝外国美食。法国厨师在圣诞宴中口若悬河地介绍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吧台后面的调酒师令人眼花缭乱地摇出彩色鸡尾酒,让人充分感受到西方酒文化的精彩;日本料理中的“铁板烧”也让我印象深刻——“铁板烧”师傅与其说是在做菜,不如说是在表演,其操作手法同样具有魔术般的艺术表现力。各国饮食文化的“食之有趣”,就是这样在各种涉外文化交流活动中被栩栩如生、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的。

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信息快讯网

▲2002年5月,APEC电信部长级会议在沪举办(欢迎宴会)

不一定都要住最好的

外事服务中,“住”的方面又会碰到什么问题呢?

1989年冬天,我奉命去机场接来了日本专家组一行5人,把他们安置在某宾馆住下。安顿好客人,还没走出宾馆大门,就被日方专家组的组长叫了回去。原来专家组组长住的房间设施陈旧老化,浴缸长久没人使用,管道里流出的水全是铁锈黄水,怎么也流不干净。日本人有泡澡的习惯,特别是在冬天,旅行之后的热水浴更是必不可少。当时的项目咨询合同写明:日方专家在华期间的住宿办公费用全部由中方负担,但上海方面的接待经费有限,这家宾馆的价格适中,而且距单位较近,可省去每天接送的交通费。

那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这家宾馆还少有贵宾光顾。订房的同志没有事先“踩点”,未注意到这些细节。无奈,我们只好给这位专家调整了另一个套间,但管子里流出的还是铁锈黄水。怎么办呢?经与专家协商,他表示只要能洗澡,一般标准间也行。我们连夜给他调整了一间水管不流黄水的标准间,总算解决了“住”的问题。

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信息快讯网

▲花园饭店夜景

这种“亏欠”心理成了我们的心病,我们担心得罪了日方专家,会影响专家组对我方项目咨询评估的结论,多少有些忐忑不安。后来日方专家组到上海进行项目调研和评估,曾一度自费住在新锦江饭店。之后,又住到花园饭店,他们认为花园饭店服务最好,而且那里使用日语,感到方便舒适。但不久,我们按照咨询协议,从工作方便出发,仍把专家组安置在原先预定的宾馆,并向他们说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正在省吃俭用地建设国家,没有大笔资金作为接待经费,希望专家们体谅。这家宾馆经过抢修,水管问题已经解决。这样,专家们又住回到原来的宾馆,直到咨询项目结束,没有因此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

2008年,我和老朋友们在当初的那家宾馆聚会。这时的宾馆早已修缮一新,设施完好,庭院美观,鸟语花香,成为了上海屈指可数的花园宾馆,与西郊宾馆等齐名。

外事接待中的“住”无疑很重要,但不一定都要住最好的房子。关于外事接待的住宿安排,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是:礼貌和节约,住得合理,住得合适。事实上,许多普通日本人、欧美人在国外出差办事,只住很一般的商务旅店。日本的商务旅店又窄又小,欧洲的三星级宾馆也很简陋,美国的商务旅店很多是配备厨房,让旅客自我服务的。大多数外国公务人员并不追求奢华,倒是我们的一些外事接待人员唯恐“怠慢”了外商,这种虚荣浮夸的心态和作风应该改变。经过多年改革开放,这种状况已逐渐改变,我国宾馆的硬件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心态也大不一样了。

陪外宾走大街还是穿小巷?

最后说说“行”。行,首先离不开交通工具,也许很多人以为外事接待的用车,一定都是高级的名牌轿车,特别是正式的高规格外交活动,一定都是使用官方的最高级交通工具。其实不然,小国文莱曾在举办APEC首脑峰会时,动用民间力量,为官方高规格外交活动提供接待服务。各色各款高级私人轿车作为国宾车队,在文莱街头形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风景线。当然,文莱是个小国,资源有限,举办APEC首脑峰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全民动员,倾举国之力,实为可叹。

行,还会涉及到行车路线问题。为了展现祖国改革开放新面貌,陪同外宾参观的行车路线能充分反映祖国变化、看到新旧对比的路线,是最好的。那么,外事行车是否必须一概走光鲜体面的大街?那倒不一定,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我们会制定不同的行车路线。

文汇记忆 | 外事人员说:绝对不要请外宾吃大闸蟹-信息快讯网

▲上海弄堂

2007年,我单位接待了联合国开发署的一位干事长。该干事长前来上海考察,是为了在亚洲国家中选点投资建设“亚太信息科技网络中心”。我方有关部门希望联合国的这个项目落户上海,因此陪同外宾视察各区环境。但两天陪同下来,联合国开发署的这位干事长不尽满意,他感到没有看到真实的上海,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他说:“如果上海到处都像外滩那么美丽,都像陆家嘴那样高楼林立,那么联合国就应该把资金投入到那些更落后、更贫困、更需要资金的国家去发展信息科技。”

这时,陪同人员才恍然大悟。第三天,立即改变参观内容和行程路线,陪同该干事长参观了一些普通居民小区。车子穿小街、走小巷,将上海更真实的另一面展现了出来。该干事长在离沪前表示,他会为上海积极争取这个项目,因为他觉得联合国亚太区的“信息科技网络中心”建在上海是合适的、必要的。

其实,走大街还是穿小巷,本无所谓,但在外事工作中,根据需要做出灵活应变的选择,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摘自《档案春秋》

作者:荣子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李婷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