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离婚案可能要拖12年才宣判,印度式离婚为何如此之难?

2018-12-20信息快讯网

一桩离婚案可能要拖12年才宣判,印度式离婚为何如此之难?-信息快讯网

▲《神秘巨星》中的母亲仰仗丈夫鼻息生活,连给儿女买小零食只能靠丈夫睡着时偷藏一点私房钱。|视觉中国

在印度电影《神秘巨星》中,少女伊西亚的母亲娜吉玛常年遭受家暴,尽管她对丈夫唯唯诺诺,百依百顺,但稍一拂意,哪怕是菜里少放了点盐这样的小事,也会引来一顿打骂。伊西亚一家住在独立公寓内,父亲有体面的工作,算得上是中产阶级,但即使是中产主妇,娜吉玛也没有勇气主动离开丈夫。伊西亚为提高母亲离婚胜算,不惜苦苦相求孟买知名律师。离个婚需要这么费劲吗?是的,这正是当代印度的尴尬现实:离婚,尤其对于女性,是一条过于艰辛的漫漫长路。

在中国,离婚只要去民政局办手续即可,一章盖定,速战速决,以至于“闪离”族屡见不鲜。在印度却要面临经济、法律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压力。

首当其冲就是经济独立问题。鲁迅先生说得好:“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娜拉出走以后,如果没有自谋生路的能力,终究要退回到家庭中。《经济学人》杂志2016年数据显示,印度妇女就业率仅为26%,超过半数妇女认为没有家人或丈夫的允许她们不能出门购物,甚至有52%妇女认为女人私自出门遭受丈夫殴打是理所应当。家庭妇女惟有仰仗丈夫鼻息生活,财务和精神自由则无从谈起。《神秘巨星》中,娜吉玛连给儿女买小零食、小物品只能靠丈夫睡着时偷藏一点私房钱。在另一部反应家庭妇女生活的电影《印式英语》中,女主角同样无业,但做得一手好甜食,靠向邻里朋友出售甜食攒钱,日积月累,居然攒出了到美国后参加英语学习班的培训费。无怪乎2016年莫迪一夜之间宣布废除流通中的大额卢比时,第二天各大银行前便有不少焦虑的家庭妇女排队“以旧换新”。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北方邦、拉贾斯坦邦、比哈尔邦等妇女就业率极低的地区,离婚会对女性产生更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风气也更加保守。

一桩离婚案可能要拖12年才宣判,印度式离婚为何如此之难?-信息快讯网

▲莫迪“废币令”颁布一周年,不少印度妇女上街参与抗议游行。|视觉中国

假如下定决心离婚,则需要走法律程序。1984年,印度通过《家庭法院法案》(The Family Courts Act),打算离婚的双方必须通过“家庭法院”裁决,起诉离婚的原告不仅要交纳诉讼费用,更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

首先,需要经过六个月的“等待期”才能进入法定程序(这项规定在2017年9月终于被印度高等法院废止)。好不容易盼来开庭,便进入了个人与法律体系的持久战中。由于法院法官、速记员等人手不够,加之审理过程繁冗,案卷堆积如山,许多案子不得不悬置,通常一场听证会结束,要等好几个月才能等来下一场。如是便陷入了恶性循环:案子拖得越久,审理的办案人员越可能几易其人,新来的办案人员需要重头研读案卷,导致案子拖得更久。一位印度法律界朋友曾告诉我,在印度完成一件离婚案拖个两三年很正常,她经手的离婚案最长达12年。

效率低下的离婚司法体系源于印度文化对婚姻的保守态度。在印度传统观念中,婚姻不仅仅是一项法律协定,更具有宗教化的神圣意味。两人结婚不是选择了彼此,而是命中注定属于彼此,是基于前世的深刻联系、在神的见证和认可下完成的严肃仪式,相扶相守自然成为必然的职责。“离婚”这个概念是现代印度社会被动接受的外来观念。《家庭法院法案》直言不讳:该法案的目的是“促进调解”和“维护婚姻”,婚姻中如果一方想离婚而另一方不想,那么提出诉讼的一方必须证明另一方存在“通奸、家暴、遗弃或精神异常”。至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感情破裂”“三观不合”等,均不能成为离婚理由。

奇怪的是,印度教徒离婚如此艰难,印度穆斯林却保留了一项流传千年的离婚陋习,即男人只要向妻子大喊三声“talaq”(阿拉伯语的“离婚”),即可完成休妻。这种完全无视女性权益、践踏女性尊严的做法在很多阿拉伯国家均被废止,但直到2017年8月,印度高等法院才正式判决这种做法违宪,应予禁止。

我曾在印度当地报纸上读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泰米尔纳德邦一名印度教妇女55岁时提出离婚,这个年纪的女人提出这样的要求,令法官们都匪夷所思。他们好心相劝:“既然你已经和他生活了大半辈子,为什么剩下的时间不能继续忍受呢?”言下之意,Hard模式都过来了,Normal还是个事儿吗?她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之前一直隐忍,但等孩子们都成家后,她感到有必要真正为自己而活着。案子拖了10年之久,这位坚韧的女性终于重获自由身。这个黑色幽默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具有希望意味的结局,当事人说:“我想要的是尊重”。

作者:水心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沈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