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岁月,我饱尝过胜利的喜悦,也领受过遇到挫折时的酸甜苦辣。走过的路像一条长河,时而风平浪静,一马平川;时而深山峡谷,惊涛骇浪。但总的来说,我是幸运的。只是蒙受党和人民哺育多而贡献少。”这是何载在《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序文的《几句必要的话》里的自述。这位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诚的老共产党员获得了“改革先锋”的称号,是对他所做工作的高度肯定。何老身上体现出来的崇高情怀值得人们学习。
>>>《红旗漫卷西北高原:缅怀习仲勋在西北》短书摘
陕甘红军和陕甘边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是全国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拿起枪杆子回击蒋介石的反革命“屠刀”。
正如毛泽东所说:“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也汲取了教训。陕北党组织坚持不懈的斗争,为创建陕甘根据地,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残酷斗争,先后发动70多次兵变、暴动,在血的教训中,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坚持走井冈山道路。
创建巩固的根据地刘志丹、习仲勋等人深刻地总结了几年来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决定把武装割据和农民运动结合,先在耀县的西北创立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
照金位于渭北高原的山区地带,地处耀县、三原、淳化、旬邑、宜君、同官(今铜川市)六县交界,属于 “三不管”的地带,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叠嶂,地势险峻,进可夺取渭北,威胁西安,退可据险固守,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
1932年2月,刘志丹率陕甘游击队抵达照金,消灭了当地民团,并帮助当地党组织建立起游击队,打开了局面。
由于有了根据地,1933年3月8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成立,习仲勋任军委书记,同时成立了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随后又建立了十多支游击队。
1933年4月5日,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召开了陕甘边工农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选举周冬至为主席,习仲勋为副主席兼党团书记。
至此,东起铜川香山寺,西至淳化县塬畔,南抵耀县高山槐,北至旬邑县马栏,东西50余里,南北80余里,形成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和恼怒。当年4月下旬,国民党军队以4个正规团、6个民团的兵力,兵分四路进犯陕甘边根据地。陕甘边特委为了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决定由红2团到外线打击敌人后方,游击队坚持当地斗争,暂时放弃了照金。但是,经过20多天的激战,部队在原有基础上扩充到5000多人,游击队获得了锻炼,迫使敌人退出了陕甘边根据地,首次显示了根据地的威力。
红日照高原,革命红旗迎风展。刘志丹、习仲勋根据形势变化很快决定在南梁建立根据地。
甘肃省华池县的南梁,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地处桥山山脉中段,大梁山的南麓。东距延安,西翼庆阳,北邻保安(今志丹县),南与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相邻。特别是能驰骋平定川、豹子川、林镇川、王皇庙川、白马川、二将川、大风川等,纵横百余公里。而且这里重峦叠嶂,梢林密布,沟壑纵横,易守难攻,也是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的绝佳山寨。
1933年11月3日,陕甘边红军和特委决定以南梁为中心,正式建立工农民主政府,习仲勋任政府主席,同时以“狡兔三窟”的谋略,建立三处游击区: 第一路陕北,以安定(今子长县)为中心的游击区; 第二路陇东,以南梁为中心的游击区;第三路关中,以照金为中心的游击区。
在这个战略布局下,红26军东西征战,游击队南北策应,把陇东、关中、陕北逐步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革命根据地。
《红旗漫卷西北高原:缅怀习仲勋在西北》
何载 著
出版年月:2017年4月
《丹心照日月:缅怀李维汉在西北》
何载 著
出版年月:2017年4月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
何载 编著
出版年月:2017年4月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