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上拜师帖,先生送给他一个500G移动硬盘……
拜师收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有仪式感的一项内容。《礼记·少仪》记载,孔子收徒“其以乘酒壶、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所谓“乘壶酒”是“四壶酒”;“束脩”则是十条绑在一起的干肉,古代诸侯大夫拿这些东西互相赠送,学生入学时也向老师进献这种礼物。
如果说孔子为传播思想没有收徒“门槛”,凡一心向学皆能入孔门,那么对于梨园而言,俗话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把看家吃饭的独门本事教给徒弟,无疑是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需要为师者有博大的胸怀倾囊相授,也需要徒弟有足够的悟性和持久的耐力,在从艺路上尊师重道,不断精进。“程门立雪”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昔日孟小冬拜余叔岩,后者虽心中早就默默赞许这个效法后生的戏路正,悟性高,可孟小冬仍然等了多年才真正拜在余师门下。拜师后的日子也不轻松,每至后半夜才能上门学戏片刻,余叔岩彼时已是身体羸弱,孟小冬侍奉左右,无微不至。前后五年,学了数十出戏,才真正成为余派唯一得到衣钵真传的人。
如今旧时候的戏班不复存在,规矩也随着院校培养体系的建立而逐步淡化。一度有磕头拜师的新闻还被误解为作秀。而郭德纲与曹云金的师徒反目,让曹云金更是喊话;“比起磕过的头 我更在意签过的合同。”
然而不管争议如何,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一些“仪式感”不能丢。昨天上海评弹团就集结长三角的名家新秀,举办了一场集体拜师仪式。11名演员拜入上海评弹团9位艺术家门下。这是继2015年第一期人才培养“薪火计划”后,上海评弹团更大规模的一次拜师仪式,也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上海评弹团打开格局,首次接收跨地区、跨曲种的演员拜师。
“这次拜师特别吸引到一些在江苏和浙江当地已有一定影响力的曲艺演员,到上海拜师学习,体现了上海传承传统文化、打破门户之间的良好氛围。”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介绍说,除了本团流派传承人秦建国、沈仁华、丁皆平、杨骢、王惠凤等,暌违舞台多年的上海评弹团原知名艺术家范林元、倪迎春,也在此次拜师会上收了拜师帖,将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
现场没有磕头,但拜师帖没少;没有敬茶,但感人肺腑的师徒感言没少。
有意思的是,师父范林元还与时俱进,给了徒弟冯文进一份特殊的礼物——容量为500G的移动硬盘。范林元解释,里面存储的是他与冯小英长期拼档演出的代表作《三笑》100多回的录像视频,希望徒弟能够细细观摩研究。他说:“我对电脑不太懂,但是里面的视频都是我一个个找来存进去的。”这样一个小细节,让在场评弹人无不为其感动鼓掌。
另一位让人难忘的老师是倪迎春。相比于其他老师的中式唐装,她一身时尚装扮,两个白色大耳环显得尤为洋派。近年她旅居海外,鲜少亮相评弹舞台。这一次收解燕为徒,竟让她有些哽咽。原来解燕早有拜师之意,倪迎春一再拒绝。倒不是担心徒弟把自己的绝活学了去,而是老师学生的关系与师傅徒弟的关系对于倪迎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成了先生,责任更重,就要倾囊相授。长期旅居海外,又没有资源背景,为解燕前途考虑,倪迎春没有答应。
不过解燕的诚意与上海评弹团的牵线搭桥,最终促成了这段师徒缘分。拜师现场,两个人热泪盈眶抱在了一起。
时隔三年,上海评弹团再次举办的集体拜师仪式,除本团演员外,还吸收了江苏、浙江2位跨地区、跨曲种的演员。扬州弹词演员陈祝武、绍兴评话演员魏昉昊,分别拜高博文、吴新伯,学习苏州弹词和苏州评话。
吴新伯很为他的新徒弟魏昉昊骄傲。绍兴评话如今濒临失传,小伙子敢以一己之力扛起传承大旗,了不起。与其说是师徒,不如说是在拯救非遗道路上的战友。
近年来,随着不断引进江、浙两地优秀青年演员,招收应届评弹表演专业毕业生,上海评弹团初步形成了流派纷呈的人才梯队。接下来,评弹团希望通过拜师结对、夏季集训考核、文艺理论讲座、集体下生活采风,以及重大演出和赛事不断等多种方式磨练队伍,“出人、出书、走正路”。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卫中
图片:上海评弹团供图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