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送我的那些书

2018-12-24信息快讯网

杜老送我的那些书-信息快讯网

▲杜运燮

今年是著名的九叶派诗人杜运燮100周年诞辰,第一期《诗探索》理论卷刊出了纪念特辑,缅怀这位对中国新诗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我与晚年的杜老有过一些交往,几乎每次去他那里,老人家都会送我一两册书,这成为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大约是在1995年的秋天,我第一次去拜见杜运燮先生,发现我们竟然住在同一个大院里。第一次见面,我听杜老讲述了他的经历,谈了约一个多小时,临别时,他拿出一本《穆旦诗选》送我。此书只是薄薄的一小册,100多页,杜老受委托编选并撰写了一篇后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因先前我就有这本书,所以后来不知送给了哪一位同行。

这次见面时杜老还提到他正在印一本《杜运燮诗精选一百首》,因他儿子有一朋友在印厂工作,愿为杜老出版这么一本著作。果然,到了这年11月中旬的某日,我再去见老人时,他拿出了一本印得很朴素的诗集送我,似乎比一般小32开还小一点,但十分厚实,排版也大方、优雅,一看就让人很喜爱。封面上只简单印着书名,好像还注明“非卖品、供交流”,连图画也没有,但扉页上写着“北京教育学院印刷厂印刷”。杜老送我时,在书上题了“李成兄留念”几个字。一个“兄”字让我感受到老人的谦逊。我爱不释手,读了又读,开始体会到“杜诗”的独特魅力,朴素其表,内在却很有新意,对描写的事物,总是能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每一句诗都有自己的哲思与深意,非常难得。最末的《自画像速写稿(一)(二)》,好像再未收入其他诗集。

第二年元旦后一日,我再一次走进杜府,听杜老聊聊写诗的经验。他除受外国现代派诗歌影响外,还十分喜爱唐诗。这一次,他送了我一册他所著的诗集《你是我爱的第一个》,和由他领衔主编的纪念穆旦的文集《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两本书,我都非常喜欢,至今仍放在书橱比较显眼的地方,不时翻阅。

特别是《你是我爱的第一个》,由马来西亚霹雳文艺研究会1993年出版,小32开,收入杜老海外题材诗作33首,不到100页,看上去不像是正式出版物,而像是用打字机打印出来的,但装帧设计跟真正的书几无二致。封面上有一棵迎风舞动的椰树树冠,彰显本书的热带特色。目录后有一篇自序,叙述此书的由来:1992年3月,作者在时隔46年后回到出生地——马来西亚霹雳州实兆远探亲访友,引发无限感慨,写下《你是我爱的第一个》《出生地拾梦》等诗作,表达心中的一片深情。此行还去了他青年时代曾经工作过的新加坡,亦有献给狮城新作;再加上上世纪40年代写于海外的诗歌,一共分成“马来西亚篇”“新加坡篇”“泰国篇”“缅甸篇”“印度篇”五个部分,可见作者早年阅历就十分丰富多彩。

这本朴素的小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其中的感情深厚而真挚,表达却朴素而优美,读来隽永有味。其中长诗《滇缅公路》《马来亚》写得尤为精彩,是作者成名作与代表作,当年就受到朱自清、闻一多等大家的赏识。而新作如《岛忆》中的诗句“从高空俯视/小巧玲珑的滴翠小岛/是一颗名贵的绿宝石”;《狮岛写意》中的诗句“这个花园不是/坐在或躺在阳光下/而是悬浮在阳光中/也不总是浮在阳光月光中/甚至更朦胧/常常会化成一个梦/带着花园和鱼的梦”都让人身临其境。

到了1996年初夏,我又去拜访杜老,在他家客厅见到有五六位客人正在那里商议着什么,其中有一位儒雅的年龄比较大的夫人,杜老介绍说是穆旦夫人周与良教授,他们正在讨论出版穆旦著作的事。几个月后,《穆旦诗全集》问世。我再去杜老家时,他从室内取来一部送我,精装,绿色封面,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我记得当初还在客厅里与该书的责任编辑文钊坐在一起小声交谈过几句。

1998年元旦,新华社以新华诗社名义举行酒会,为杜老祝寿,我应邀与会,可以说是分享了一份诗的光荣。在与杜老相见时,他告诉我,他编的《西南联大现代诗钞》已经出版,下次我去他那儿时送我一本,并说这部书中完整收入了他早年的两部诗集《诗四十首》和《南音集》,资料性比较强。我心想,这是多么诱人的一部书啊。可惜,我因故没能及时到杜老家去取,再去拜访杜老时,已是2001年的5月3日。这天晚上,我去他家小坐,彼此谈了别后情况,我说看到人民文学为他出的《60年诗选》,十分漂亮;他告诉我,此前中国文学出版社已为他出了一部诗文选《海城路上的求索》,说着便从内室取出一册,签名题字赠与我。我如获至宝,回来逐字逐句读了数遍,从中获益匪浅。其中的散文多写他的童年和家乡,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写得也很优美,曾选入南洋华文课本。

杜老送我的那些书-信息快讯网

▲杜老编的《西南联大现代诗钞》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杜老,翌年,他便与世长辞。我在心中悲痛良久。

我曾撰文提过,极想为杜老出版一部散文集,最近我在旧书网上搜罗图书,发现他的散文集已于2006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但不是单独书号,是丛书中的一种,书名为《热带三友,朦胧诗》,其中收入他的散文作品较全。我毫不犹豫买来这本书,读时既感觉与杜老晤对,又恍若置身南洋,同时从他三位亲友的回忆文章里进一步了解到他的身世和人生经历,对他的人格与人品愈加敬仰。我相信,如果杜老还健在,我去看他时,他一定会再一次题词签赠给我这本集子。可惜,他已逝世16年了。


作者:李成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周怡倩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