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的短板在哪里?

2015-07-31信息快讯网

■阎海峰

创新创业席卷起一股热潮,越来越多的海归也在加入。

10年前,很多创业的成功者中不乏海归,但是在10年后今天,他们还会有创业的优势吗?

很多人可能对以下这些商界英才不会陌生:中星微集团创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原高盛集团合伙人兼大中华区主席、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胡祖六;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

仔细研究他们的履历会发现,这些活跃在当下中国高科技、互联网、金融投资、文化传媒和咨询服务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创业者,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头衔——“海归。”

例如邓中翰199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Berkeley),随后加入IBM公司,一年后离开IBM回到硅谷,结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1999年10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李彦宏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曾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2000年1月创建了百度。

张朝阳199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其博士后研究。1996年,张朝阳带着一笔风险资金,回国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设立的互联网公司。

胡祖六在哈佛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曾长期在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工作,2010年创办春华资本集团。

王中军则是1989年赴美留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后回国创业,一手打造出了国内第一家创业板上市成功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

袁岳拥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A学位。

海归:从人才外流到人才环流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2014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有74.4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其中,从2008年开始,留学归国人员显著增加(如2008年6.93万人,2009年10万人,2010年13.48万人),新一轮的留学归国大潮似乎正在形成。在这个不断增大的海归群体中,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创业家资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至2013年,全国共建有留学人才创业园280个,入园企业超过2万家,约有5万名留学归国人员在园内创业。

与国内一般创业者相比,海归创业者通常拥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一是良好的海外高等教育背景,大多数具有在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高校接受教育的经历;二是创业聚焦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统计数据显示,57%的海归创业企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其中44%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项针对北京中关村353家海归创业企业和383家本土创业企业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国外知识获取和国际创业导向方面,前者具有明显优势。

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曾经注意到,海归们通过在发达国家积累起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技能,可以有效地帮助新兴市场填补其非常重要的创业和技术缺口,即实现了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萨克森尼安(Saxenian)所说的从“人才外流(Braindrain)”到“人才环流(Braincirculation)”转变。这种转变的发生,对于促使全球知识从技术领先国家向新兴经济体的转移意义重大。因为,海归创业者不仅直接把各种先进技术直接通过创业活动带到了国内,而且,通过与产业链上国内合作者,如客户、供应商甚至竞争者的互动,还会带来比较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有利于其所在行业的快速发展。

同样是针对北京中关村1318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做的一项为期3年的纵向分析发现,海归创业企业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即使通过简单的直观观察,我们大约也能感受到,上述列举的几位海归创业者对其所在行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比如,李彦宏、张朝阳之于互联网行业、王中军之于影视行业……对于致力于通过改革开放实施国家追赶战略,并正在谋求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而言,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海归创业:优势在哪里?

从创业的角度看,海归创业者具有某些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是前所述及的相对良好的海外高等教育背景。特别在高科技领域,通过在发达国家所接受的系统的科学技术训练,海归们获得了丰富的前沿知识和技能。

例如,之前的研究显示,在中关村科技园,38%的海归拥有博士学位,45%拥有硕士学位,57%的人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在上海超过3万个海归创业者中,90%的人拥有海外博士或硕士学位。

研究者还发现,80%的海归创业者拥有对国内而言相对较新的技术,这使得海归创业者在国内创业时更具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同时拥有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经历,使得海归创业者能够发现两者之间在技术和商业实践方面的差距。发现这种差距对于创业者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非常有利于帮助海归们识别到国内市场上重要的创业创新机会。

例如,国内大多数由海归创办的互联网公司,包括百度、搜狐和当当,基本上都是模仿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对于类似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只要在经济和技术上需要继续跟随发达国家,那么,对海归创业者来说,具备发现两者之间某些技术和商业差距的独特经历,就始终会是其国内创业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

海归创业:劣势是什么?

毋庸置疑,与国内创业者相比,海归创业者的劣势也是明显的。

根据相关理论,创业者掌握的包括技术和管理技能在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比如与外部人员和机构的联系等,是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两大重要因素。

尽管在与海外市场和机构的联系方面,海归创业者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张朝阳的搜狐公司(前身叫爱特信公司),就是在MIT的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和斯隆管理学院的爱德华·罗伯特两位教授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下创建的,它也是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但是,在国内市场上,比起他们的当地同行,海归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劣势明显,即缺少与国内一些关键成员(机构或个人)的社会联系;不仅如此,对创业成功所需的某些高度嵌入性的当地情境化知识,他们通常也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把握。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转型经济体,无论在社会、文化还是相关的制度安排层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有朝一日再次回到国内创业时,发现故国已是物非人也非,一切似乎变得陌生起来,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海归创业者将难以准确、全面理解国内的市场、社会和做生意的方式,而这些恰恰是影响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海归创业者国内社会联系和当地知识的缺乏,颇有点类似于对外直接投资中 “外来者劣势”的特点。

与此类似,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无论在制度成熟度,还是市场发育水平方面,国内的经营环境与海归们接受教育、累积经验的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内经营环境与海归们在国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匹配度问题,会成为制约其技术和管理技能发挥的关键短板。

换言之,从制度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回国的创业者,其创业成效会因国内创业生态系统的不健全而大打折扣。也正因此,对于明显缺乏当地知识和社会联系的海归创业者,在国内的创业活动中,有意识地建立和加强与当地相关成员的社会联系,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些联系通常是创业者获得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多项基于中国市场的创业研究发现,目前环境下,与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建立比较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创业者及其企业获得有利于创业成功的制度和资源优势。学术界将这种社会联系视为在正式制度框架尚不完备情况下的一种重要替代机制。一项以海归创建的科技公司为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公司领导选择方面,当地人做领导的公司比海归创业者自己做“头儿”的公司更成功;在公司所有权安排方面,国有控股的创业公司比非国有控股的公司更成功;在公司隶属关系方面,创业公司隶属于某个集团公司比独立的创业公司更成功。现实的例子如邓中翰,当年在中关村注册成立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就是其主要股东之一。

上述研究结果,一方面验证了在目前制度环境下,社会联系这一非市场力量在海归创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广大海归创业者,何种具体的社会联系是影响创业成功的重要社会资本。当然,这些结论也隐含地表明,在国内当下的创业活动中,非市场因素依然扮演着过于重要的角色,作为公平市场竞争制度的重要供给者,各级政府需要走的路还相当远。同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海归创业者还是相关机构,都应该保持一份必要的清醒,即在当下的经营环境中,利用某些社会联系获得创业成功只是权宜之计,而非必由之路;利用它,更不应忘记主动去改变它。毕竟,非正式替代机制终须被逐步完善的正式制度安排所代替,才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否则,短期的、商业利益的成功,可能会损害长期的、制度变革的成功。

(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