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圻放下了影视剧里的“范儿”,在剧场里演出了“天凉好个秋”的况味

2019-01-10信息快讯网

上海椎·剧场的第8个国际制作选择了荷兰剧作家Magne van den Berg的超高难度文本《爸爸的床》,我在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观看了这出戏的首演——真丧啊!

王学圻放下了影视剧里的“范儿”,在剧场里演出了“天凉好个秋”的况味-信息快讯网

在90分钟的演出里,我们看到王学圻饰演的父亲和杨壹童饰演的女儿以24通电话展开全剧,如果读剧本,感受类似于浏览某种特殊机器打印出来的聊天记录。

也是因为这样,排演这个剧本的难度是极大的:除了这些一句接一句的、关联性极其隐蔽的对话之外,剧本没有给我们任何舞台提示。我们不知道两个角色是什么人、从事什么职业、住在哪里、多大年纪;我们也不知道每一次打电话中间相隔多长时间(也许观众可以根据对话中的天气判断,可是很遗憾,他们分别居住的地方天气似乎特别单一);我们甚至无法根据这些日常的细碎短语判断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

编剧太坏了。

王学圻放下了影视剧里的“范儿”,在剧场里演出了“天凉好个秋”的况味-信息快讯网

通过对话,我们仅仅能知道的事情是剧中的男人失去了妻子,女儿失去了妈妈,除此之外,那个叫做“小东”的人是谁?父亲后来娶的这个女人是什么人?——或者,自始至终没有与女儿见面的这个男人,究竟有没有真的再婚呢?

我从来没有在剧场中如此依赖过导演,我希望他能够给我一个抓手,让我接近这两个各自带着伤痛的人。

王学圻放下了影视剧里的“范儿”,在剧场里演出了“天凉好个秋”的况味-信息快讯网

德国导演Martin Engler为24组异常枯燥寻常的对话梳理出了行动线,将他们平衡在清晰的情绪中。

王学圻为这个作品贡献了杰出的表演,不是他平时影视剧中“特有范儿”的那种杰出,是“却道天凉好个秋”的那种杰出。他在舞台上自由地生活,必须掩饰失去妻子的伤痛、在女儿面前活得像个“大人”,这种努力支撑家庭生活、让它看上去显得毫无波澜,而自己已经在平凡隐痛中疲惫不堪的中年男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广泛而确凿地存在着。

饰演女儿的杨壹童选择了另一种风格的表演,两个人在舞台上形成反差,一松一紧,仅用表演风格的拼贴就自然地展现了不同的人面对伤痛的两种状态。

王学圻放下了影视剧里的“范儿”,在剧场里演出了“天凉好个秋”的况味-信息快讯网

我是带着玩解谜游戏的预期走进剧场的,从演员的造型设计到舞台的时空延展,剧本之下的意蕴浮现出来。有趣的是,这种“意蕴”不是唯一的,不是标准答案,它仅仅属于椎剧场的版本,仅仅呈现了中国舞台上的这对中国父女之间的故事。

王学圻放下了影视剧里的“范儿”,在剧场里演出了“天凉好个秋”的况味-信息快讯网

看《爸爸的床》的感觉犹如低温烫伤,它没有轰然扑面的强刺激,心上就有了疤,然后整个人都慢慢冷却下来,被一种“丧”的情绪裹挟,好像他们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一样。

王学圻放下了影视剧里的“范儿”,在剧场里演出了“天凉好个秋”的况味-信息快讯网

上海椎·剧场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效率在3年间做出了8个国际制作作品,这些作品各有风格,在文本选择、表演要求、制作模式等层面始终进行着积极探索。这值得对当代中国剧场怀有忧思的观众进剧场,也值得整个行业报以关注与鼓励。


作者:安妮
编辑:柳青
责任编辑:柳青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