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意外多注意,别让宝宝变佩奇

2019-01-28信息快讯网

寒假意外多注意,别让宝宝变佩奇-信息快讯网

各地小朋友们都陆续进入了寒假,每年寒假是儿童意外伤害高发时段,《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烧烫伤病例为1-4岁,家中是发生烧烫伤病例最常见的场所。寒潮依然“顽固不退”,取暖“神器”——电热毯,暖宝宝,热水袋齐上阵,冬季取暖容易导致“低温烫伤”,表面看起来仅是红肿或小水泡,但其实皮肤深部已经受到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后果很严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伤中心成员、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郑继翠强调,无论是低温烫伤,还是我们常见的烧烫伤,大部分事件是可以预防的,郑医生介绍防烫小贴士以及低温烫伤的处理方式,为孩子们的寒假安全保驾护航。

冬季里特殊的烫伤

据郑继翠医生介绍,与常见的热烫伤不同,冬季因为天气特殊,使用的用品不同,就会引起特殊的烫伤——低温烫伤。低温烫伤一般是指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打个比方,低温烫伤就像烤红薯一样,长时间低温烤,表面不黑不焦,而里面已经熟透了。”

郑继翠医生表示,造成人体正常皮肤损伤的温度阈值为45℃,热能越高,作用时间越长,组织损伤越重。“低温烫伤初期多有水泡,并且较小,外观颜色比较深,这是水泡液多带血性或创面瘀血所致。去除水泡后,创面除瘀血外,可见基底苍白,渗出比较少,弹性比较差,痛觉迟钝或丧失。”

而低温烫伤深度有时会被误诊,郑继翠医生解释道,在临床上烫伤早期创面常有完整水泡,初诊时容易误诊为Ⅱ度烫伤,而延误了处理时机。由于各种原因使致伤因素未被发现而继续起作用,热能继续蓄积并进一步损伤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从而造成Ⅲ度烫伤。

郑继翠医生表示,孩子的神经末梢感觉相对迟钝,而且家人怕其冷,会用暖水袋、暖手宝来取暖,如使用不当,很容易引起低温烫伤。每到冬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都会收治一些被取暖器、暖水袋、暖手宝烫伤的患儿。

此外,由于寒假放假在家,家长一疏忽,孩子也会因为触碰到开水、热油等高热物质而发生急性皮肤损伤,郑继翠医生提醒家长,要格外注意饮水机、热水、取暖器、煤气灶、热水壶、微波炉、洗浴器等。除此之外,带娃外出,烫伤也时有发生,如公共场所的热水、外面公共餐厅的热菜、火锅等都会导致孩子烫伤。

寒假意外多注意,别让宝宝变佩奇-信息快讯网

如何做到皮肤免于烫伤

无论是低温烫伤,还是我们常见的烧烫伤,大部分事件是可以预防的。

郑继翠医生建议,可以给灶台加个防护罩,孩子就不容易碰到火,烧完饭后将长把锅饼向内放,小朋友就拿不到锅饼,给婴幼儿冲奶,试好奶温再给孩子饮用,就会避免孩子的消化道烫伤,热饮热汤放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给孩子洗澡时,放好水试好温再给孩子用,不要单独把孩子留在浴盆里。

郑继翠医生提出,如果有时间,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找找容易引起烫伤的东西,一起贴上火苗的贴纸,孩子就不会去以身试热了。

此外,冬季使用取暖设备如热水袋时,可以在热水袋外面使用隔离套,或者被子里暖和后就把热水袋拿开,以免身体局部长时间接触热水袋而引起低温烫伤。

郑继翠医生还特地为孩子们做了一个防烫小贴士,

即:一看、二问、三碰。

一看:不知道是冷是热的时候,先看有没有冒烟;

二问:问大人“这个是冷的还是烫的”;

三碰:如果没人帮忙,就用手背轻轻地快速碰一下试温。

看 、问 、手背碰

烫伤后该如何处理?

“在接触超高温物体后,我们会马上躲开,并立刻采取凉水冲洗等急救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伤害。而在低温烫伤中,由于接触时间长,热源造成的伤害可以深入到皮下较深处的组织。”郑继翠医生表示,对于轻度的低温烫伤保持水泡自然吸收,如果破溃,需要局部消毒护理,保持干燥。

如烫伤程度深或不能明确是否是低温烫伤或者无法确信是否可自行处理时,建议及时就医。但切忌外涂牙膏、酱油等物品。

寒冷的冬季,既要给皮肤保温,又要给皮肤适当降温,不要让其受热干扰而留有遗憾的疤痕。不然,变成佩奇的红皮肤就不好啦!


作者:郑继翠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