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2年前“王小毛”到上海滑稽戏翘楚,这件事对他影响最大

2019-03-04信息快讯网

从32年前“王小毛”到上海滑稽戏翘楚,这件事对他影响最大-信息快讯网

“读书比什么都重要!三天不读书,一个人就会变得面目可憎。特别是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不读书,上了舞台,都想不出说什么词,用一句上海话来形容,‘隔夜饭也要呕出来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读书。”上周末,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王汝刚亮相行知读书会,与读者分享自己“读书”“说书”“买(卖)书”“写书”的往事和感想。从32年前电波里的“王小毛”成长为上海滑稽戏翘楚,王汝刚坦言,读书这件事对他影响尤其深远。

很多老一辈上海人还记得,1987年5月,电波里出现了一位“王小毛”,他操着一口苏北上海话亮嗓:“啊哟喂,我是滑稽王小毛。”节目开播不出三个月,“王小毛”就成了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明星。

王汝刚打趣道,自己惟妙惟肖模仿各种方言的才能,是因为他婴儿时曾有过7个乳母,“我刚出生时母亲已经40岁,没有充足的奶水,那时家境富裕,先后请过多位奶妈,她们来自天南地北,说的话也是南腔北调。”长大以后,王汝刚曾对父亲抱怨:你为什么当年不给我请一个美国奶妈?否则我现在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引得现场读者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从32年前“王小毛”到上海滑稽戏翘楚,这件事对他影响最大-信息快讯网

《我的笑作坊》

王汝刚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六七岁时,我就喜欢书了。爸爸把亭子间当做书房,有十二三平方米。书房里的大多数书我都看不懂,六七岁的小孩不识几个大字。但这些书依然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文字看不懂,我可以看插图,像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等,都有石刻版插图,各种各样造型,非常有趣,看得津津有味。”王汝刚半开玩笑,自己嘴皮子功夫和读书密切相关——“小时候,我书读得多了,觉得肚皮里货色多了,有些蠢蠢欲动,就开始对别人说我看过的书。我有一个很大的本事,读过的东西,会把它编成故事来说。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给同学们讲故事,得过黄浦区少儿讲故事比赛第一名、上海市故事比赛第三名。”

王汝刚还记得,他这个特长在弄堂里发挥的效果非常好,“再顽皮的小孩,一听到我讲故事,都会围拢聚精会神地听,最后连我爸爸都很自豪,市面也越做越大。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会讲故事的天赋已经显出来了。”

从32年前“王小毛”到上海滑稽戏翘楚,这件事对他影响最大-信息快讯网

程十发(右二)、曹可凡、李九松、王汝刚

从事滑稽艺术多年后,王汝刚不时会听到一些外界的误解,“有人说,滑稽艺术很圆滑、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和行业里的老艺术家接触过程中,就深深感受到每位前辈老师身上都有着沉静的艺术力量,这也鼓励我继续读书学习,提高综合修养。”

谈及语言与曲艺传承,王汝刚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滑稽戏和沪剧是上海土生土长的,要坚守这个阵地,可以用很正宗的上海话,用土生土长的艺术吸引人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更多元的手段吸引大量观众。”

从32年前“王小毛”到上海滑稽戏翘楚,这件事对他影响最大-信息快讯网

如今,滑稽戏演员王汝刚也成了“作家王汝刚”,他出版了《闲话上海》《我和笑作坊》等书,写上海老底子的风情,还回顾了他与俞振飞、金庸等名人的交往,提供了体察人间百态的独特眼光。

比如,他曾在城隍庙邂逅武侠作家金庸,那是2002年4月,滑稽泰斗姚慕双85岁生日,祝寿宴会设在“新绿波廊”。王汝刚前去参加,迎宾小姐笑着打招呼:“王小毛来啦,楼上请!”这一声让原本走在他前面的金庸回过头。

书里写到,当时金庸告诉王汝刚,自己很喜欢滑稽表演,以前在上海时经常在无线电里收听,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笑嘻嘻表演的《火烧豆腐店》《七十二家房客》《关门大拍卖》等都很喜欢。“听说姚慕双也在绿波廊,金庸当即表示要去拜访,可惜到了包间,姚老已经回家了,两位大家遗憾地错过了。”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