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中的杨子荣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其背后有哪些故事?揭开笼罩着杨子荣本尊的重重迷雾

2019-03-07信息快讯网

真实生活中的杨子荣身上究竟发生过什么?其背后有哪些故事?揭开笼罩着杨子荣本尊的重重迷雾-信息快讯网

▲杨子荣曾经生活战斗过的林海雪原

杨子荣参军后就随部队去东北剿匪,由于战事紧张,加之他当侦察员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隐蔽性,所以杨子荣没有给家中写过信。因为家里不知道他在部队用了杨子荣的名字,这就给家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1947年腊月二十三日,村里一个从东北回来的人说,在牡丹江看到过杨宗贵(杨子荣原名),说他“一身土匪打扮,头戴礼帽,穿黑棉袄,腰间插着两支匣子枪”。这天晚上,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和媳妇被叫到村公所受到一番盘问。村干部说:“人家都看见了,还能有假?”在第二年开春时,村里取消了杨子荣家的代耕,又派人把挂在他家大门口墙上的“光荣军属”牌子摘下来。宋学芝不服,一连上访多年,公社、县里和地区她都去过许多遍,单是去县里上访就有数百回之多。后来,县里认为证据不足,于1957年1月发给宋学芝一纸失踪军人证书。1958年11月,又给宋学芝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证。

1966年,宋学芝去世。老人到死也不知道《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就是自己的儿子。杨子荣的妻子因为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又背上了“土匪家属”的黑锅,再加上女儿夭折,自己得肺结核病无钱医治,忧思成疾,在1952年秋离开了人世。

1947年2月杨子荣牺牲后,墓前只立了一块墓碑。碑上只记载了烈士的生卒时间是1917年至1947年,其个人简历、生平业绩则是一片空白。曲波在《林海雪原》一书中,也只是交代了杨子荣老家在胶东半岛的一个农村,甚至连杨子荣的照片都无从获得。

1966年,海林县委、县政府决定派民政局副局长关会元等一行4人去北京、胶东查寻杨子荣的籍贯、身世和家庭情况。他们先到北京找曲波。第一机械工业部造反派诬蔑曲波写《林海雪原》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曲波正在挨批斗。曲波只说,杨子荣是胶东人。他告诉海林来的人说,杨子荣的战友孙大德也在北京。关会元找到了孙大德,孙大德也只说杨子荣是胶东人。

关会元等人又到胶东,虽然查出一些线索,但都不能认定。第一次北京、胶东之行,无功而返。

尽管初查未果,但关会元并没失去信心,他又拿出新的方案。1968年5月,关会元率调查组第二次到北京,并找到了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

部队副政委姜国政是杨子荣的老战友。听到海林县派人查询杨子荣的生平情况,非常激动。他说:“杨子荣为了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又献出了生命,我们作为他的战友和同志,连他的身世都说不清楚,就太对不起先烈和后人了。”在当时“文革”的复杂形势下,他以部队回忆军史为由,把杨子荣在北京的老战友曲波、孙大德、刘崇礼、魏成友等人召集到一起,召开了老战友追思杨子荣座谈会。

老战友们百感交集,发言特别热烈。有的说杨子荣家在荣成,有的说在牟平,还有的说在文登,众说不一。但是谈起杨子荣的相貌和特征时,大家的口述形象却是相同的:长脸,颧骨稍高,浓眉大眼,有少许络腮胡子,身高一米七左右,爽朗、健谈。

为了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姜国政从部队抽出两名干部与海林调查组一起前往胶东,开展调查工作。一来到胶东,联合调查组就直奔烟台地委说明来意,请求协助。地委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县区成立寻找杨子荣办公室,各县区公安、民政、武装部通力配合,支持调查组开展调查。各地通过广播、贴寻人启事等形式,查询杨子荣的籍贯、身世。仅三天时间,调查组就收到127条线索。对于其中有价值的线索,调查组找相关人员面谈、核实,但没有一人与杨子荣姓名相同。

有一天,牟平县城关公社民政干部马春英提供了一条线索:许多年前,嵎峡河村有一位老太太,老来查儿子当兵的事,可她说自己儿子叫杨宗贵。而且,她儿子参军后一直没给家里写信。后来传说他开小差当了土匪,村里停止他家的代耕和军属待遇。老太太不服,到县里找了几百回。后来,县政府认为证据不足,于1957年和1958年先后认定杨宗贵为失踪军人、革命牺牲军人。

调查组把情况向在北京的曲波等人作了汇报。1969年6月29日,曲波给调查组回了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一、年龄,当年(1945年)29岁和30岁。二、有妻子,小孩有否不详。三、杨子荣当兵时改名参军可能性较大,否则其家属为什么多年不向我联系呢?四、中等身材,一米七至一米八。五、为人活泼、热情,能言善道,人缘好,社会知识丰富,农耕是好把式,能下力吃苦。酒色财气不沾。他曾对我的警卫员刘希茂说过这样四句话: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

不久,调查组又根据1968年杨子荣老战友的回忆及曲波来信提到的情况,查访当年领杨子荣、韩克利一起到雷神庙报名、体检的孙承祺,又找到了当年村里和邻村当兵的人和本村一些老人,还专门查访了杨子荣胞兄杨宗福,他们所谈的情况与曲波等人的回忆是吻合的。初步确认,杨宗贵和杨子荣为同一个人。

1974年秋天,关会元去北京让杨子荣的战友辨识一张翻拍的、放大的杨子荣照片,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不是杨排长吗?从哪儿得到的?”与此同时,这张照片又送到嵎峡河村让村子里的老人们指认,老人们都说:“这不是宗贵吗?”当照片送到杨宗福手中时,他先是泣而无语,过了一会儿,号啕大哭。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共海林县委、县政府先后五次修建烈士墓碑、两次重修杨子荣纪念馆。杨子荣烈士陵园也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1年,中共牟平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这位智勇双全的战斗英雄,在县城中心位置建起了杨子荣广场,在城南杨子荣参军集合的雷神庙西侧,建起了杨子荣烈士纪念馆。

——摘自《党史博览》2015年第三期


作者:李继民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徐坚忠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