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在短视频app和社交网站上冲浪的人来说,观赏土味广告的飞快进化,已经成了一种乐趣。
尽管大多数时候,土味广告里的霸总台词过于塑料,演员的颜值水平也基本参差不齐。
但这些浓缩版的土味爽剧,反而让网友们从萝卜里品出了一丝人参的味道。
但不管怎么包装营销,萝卜终究只是萝卜。
最近,网友上传的一段某东金条(借贷)土味广告视频就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
视频中,一位男子因为母亲恶心想吐,向空姐请求开窗或者换座。
但对于乘客的求助,空姐不但没有确认对方母亲的身体状况,反而向他抛出了升舱服务。
而且,不等男子回答,空姐就进一步通知他:“升舱费用是1290。”
男子赶紧拿出手机,一看余额,立刻脸色犯难,只能放弃升舱。
结果这时候,坐在后排的一位西装革履的老板出手了:“升!升舱的钱我来出。”
老板拿过男子的手机一顿操作,立刻让他账户上多出了十五万。
别以为这是有钱人无差别做慈善,实际上,这十五万是他替这位兄弟在某东金条上弄来的……借款额度。
一个慷慨地说要替人升舱的老板,搞了半天原来就是教人网贷。这种情节,除了“离谱”之外,还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更精准的形容。
按理来说,恶心人的广告在如今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稀缺的存在。论魔性论洗脑,观众的怒火不至于如此旺盛地烧到这条广告的头上。
然而跟此前那些让观众又恶心又上头的普通土味广告不同,话术低劣赤裸的借贷广告,指向的是一种更为危险的陷阱——负债。
在过去,中国人的传统形象一直是热衷储蓄,然而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早在2019年我国家庭负债率就达到了55%。
有关专家更是明确表示,要警惕从高储蓄到高负债的颠覆式转变。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真·全员恶人
尽管在广告引起风波后,涉事平台第一时间就下架了视频并表示会加强公司内容审核团队的管理,然而类似的话术,对网友来说不过是历史重演。
事实上,距离上一次某借条引起巨大争议,也不过才3个月。
而此间相关借贷的视频的套路,却一直层出不穷,大有占领互联网短视频每一寸角落的趋势。
连歪嘴战神都不能免俗
这类广告的可怕之处在于,那些直白到不加遮掩的套路——放大人们的财富焦虑、消费欲望,美化消费主义,弱化背后的还贷压力……
看似手法拙劣,可的确能依靠算法精准地狙击人性的弱点。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借贷本该是“燃眉之急”的情境下别无选择的下策。
但在土味借贷广告里,这下策却被包装成了生活的必需。
最直白的,便是呼吁人们——尤其是年轻后浪们,不要有顾虑,尽情去贷款享受人生。
某东白条广告片《致所有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生活不是忍出来”的,想要,就不要忍;
某蚁花呗全网刷屏的海报鼓励年轻人,即使没工作也可以活得潇洒、甚至环球旅行,美其名曰“用花呗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我穿着新的吃着香的玩着乐的,潇潇洒洒,来去如风”。
别看我毕业三年一事无成,但我靠着借贷续命走向了巅峰人生?
怎么可能!
不工作怎么还钱,广告才不会告诉你,当然也没法告诉你。
假如有年轻人胆敢站在这由借贷广告造出的消费主义浪潮中玩弄潮水,别担心,自然会有新的话术把他们拖下水。
不沉迷享乐,那么如果钱在社交场景中跟面子画上了等号,这群人又会如何选择?
走进足浴店的男人,因为点的套餐太便宜被服务员看不起,于是大手一挥贷上几万,阔气地点上一个689套餐;
带小姨子去KTV唱K的姐夫,迟迟不肯答应她借钱的请求,结果被发现银行卡里的余额只有几十块。
面对小姨子嫌弃的目光,姐夫毅然决然下载借贷软件,重新收获了对方的欣赏。
跟女友谈婚论嫁的小伙,因为家境不好、没有“抵抗风险”的能力,被老丈人训得抬不起头。
好在骂归骂,老人家善心大发给小伙指了一条明路——去XX借条借贷,最高可借20万。
看着像是瞎扯淡,但诡异的是,借贷广告的逻辑几乎统统离不开这一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借钱。
被陌生人看扁也好、被亲近的人埋怨也好,只要掏出手机搞借贷,人人都有美好未来。
如果说鼓吹享乐与迎合虚荣是诱惑,那么更高级的段位则是将套路升级成了绑架。
就像我们在探讨为身边人花钱的话题时发现的那样,对自己抠抠搜搜的人,为身边的人花起钱来却往往理直气壮。
但用花钱的方式来表达爱意,有时并不只是有钱人的冲动。
开头提到的广告里,尽管没礼貌的路人、不专业的空姐都是雷点,但最核心的矛盾,依然是囊中羞涩的农民工兄弟无法如愿尽到自己的孝心。
而此前受到大量网友口诛笔伐的借条广告,同样在短短几十秒内塞满了极大篇幅的性别对立与刻板印象。
可最终,让视频主人公走上借贷之路的,既不是贪图享受也不是爱慕虚荣,而是那个在观众看起来最不切实际的愿望——给女友幸福。
在花呗的某次广告宣传中,这种“绑架”的意味更加赤裸裸——
37岁依然在工地卖力的施工队队长,即使生活过得“精打细算”,也要为女儿过一个“有模有样”的生日。
你觉得对女儿的爱不需要用物质生活的丰盈与否来衡量,那么花呗会告诉你,称职的父亲该学会为女儿超前消费。
刚刚参加工作的情侣独立后第一次回家过年,明明苦恼于“花销太大”,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整身新行头,人模人样地飞回家。
你觉得一家人团聚最重要的是热闹和开心,那么花呗会教育你,真正有孝心的儿女即使没钱也要大手大脚让父母过个好年。
事实上,这种就差拿把刀架在人脖子上逼人花钱的话术,即使经过煞有介事的美化,因为涉及钱包,大多数人还是会心存犹豫和畏惧。
这些借贷广告的狡猾之处也正是在这儿:它洞悉了人性中谨慎与贪婪的博弈,并将阻碍人们花钱的疑虑,包装成了精美的馈赠。
多次出镜的金条广告里,老板将农民工兄弟手机中的十五万称为“备用金”,并表示可以随取随用,不用再被人笑话。
农民工兄弟对此十分谨慎,反问老板:“这是网贷吧?”
这话一出,全剧高潮终于来临——
跟空姐一样,老板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位兄弟的问题(因为根本没法正面回答),而是带着三分戏谑,三分严肃,四分漫不经心,将早已倒背如流的说辞和盘托出。
该金融平台是大品牌,新用户能享30天免息,日息低,到账快,额度高……
尽管全网大大小小的借贷平台泛滥成灾,土味广告视频里设置的场景和陷阱也各不相同,然而最终所有的忽悠都会殊途同归:
在我们平台借钱,相当于白给。
大平台说自己大品牌,小平台说自己零门槛;年化高的故意算日息,日息没诱惑力的说限期免息;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不是你手机号用了几年了,就是你信用分多少。
不仅如此,说出这话的人,相当于土味借贷广告骗术里的灵魂——
他绝不是公园里的广场舞大妈、公交车上的让座路人甲,最次,也得是飞机上坐头等舱的级别(某东金条:大意了)。
只有这些西装革履、非富即贵的上流社会说出“我缺钱时也在某某平台借钱救急”的时候,才会让人莫名生出一种信任。
在一些广告里,规劝用户借贷的意图会被粉饰成一种报恩。
而那些所谓的大老板董事长,则会扮演慷慨的散财童子——上演一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艺术。
看到路边大奔窗户没关于是在一旁好心看守的流浪汉/清洁工,靠着自己的善意收获了集团老板的一份“大礼”——某平台的20万借贷额度。
因为救人耽误了送餐的外卖小哥,在当事人醒来后的第一时间,就被对方以报答之名忽悠着下载了借贷APP。
《知音》都已经不敢这么写了,土味短视频广告却大胆捡起了这个老套路。
这些广告本质仍然是鸡贼的片面宣传,但它巧妙在把产品融入“场景”,让人自然而然产生了共鸣。
利用道德绑架宣传、把借款包装成馈赠引诱人,甚至还有广告大打感情牌——
在视频里卖惨、声讨所谓的黑心高利贷、把做生意美化成做慈善……
“我们不是赚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
奋力表演就只为了一个目的:先骗,再把人哄过来,割一把韭菜。
这些话术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高明,甚至在互联网最大声量的认知里,它是卑劣而且可笑的。
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宣传方式,本身就是对目标人群的极致筛选。
就像新闻中时常报道的电话诈骗案件一样,拙劣的话术,不过是在用简单的方式过滤掉最大多数不那么值得作为诈骗目标的人。
直白到不加遮掩的互联网借贷广告,大概率不会将声讨它的群体作为目标人群。
然而中国这么大,上万网友的评论转发,上千万网友的浏览与观看,即使是骂声,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更多人看见它的几率,广告的初衷也因此实现。
玩梗的网友,本身也是一种流量
2016年,当某互联网借贷平台第一次出现在网剧《老九门》的中插广告里,第一时间在观众中收获的也的确是大规模质疑与反感。
然而此后AdMaster SEI 广告效果评估数据却显示,从《老九门》播出前到播出两期后的3次调研,该互联网借贷平台的品牌认知度上升了220%,而品牌好感度也提升了3%。
那些升级版土味借贷广告的贼与坏就在这里。
对于视频制作者来说,他们的核心从来就不是收割口碑与点赞,至于内容审美,对于这些只为抓眼球的短视频来说更是累赘。
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张叶霞在接受@宁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过去,借款平台获客的渠道有限,要么通过自己的平台,要么通过第三方门户网站。
如今,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借助这种用户足够下沉的渠道,借贷平台获客的成本大大降低。
而平台,亦能通过为这些贷款机构导流收获不菲的利益。
黑猫投诉平台上,因为短视频借贷广告引发的一起投诉
博主@森林学苑 曾对一个短视频平台上20多家互联网金融借款平台投放的广告进行过简单统计。
结果显示,其中一家互联网金融借款平台在该短视频平台上一天的广告费就高达300万。
“短视频流量大,客户质量不错,是我们最近很重要的一个获客来源,每天投入都很大。”一家处于大量获客阶段的互金公司表示。
信息流里如何投放视频以达到最好的转化效果,背后是个巨大的产业。
而作为个体的消费者,即使只是在刷正常内容的间隙接受到一条借贷广告的投放、即使在第一时间就对内容标记了不感兴趣,但仍然不能避免在算法的推荐中,成为下一条类似广告的目标。
上面提到的被观众诟病为低俗的广告视频,不是第一批,也不会是最后一批。
针对借贷业务本身的规范,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监管规则,但对于借贷在广告宣传方面的乱象,某种程度上还处于比较缺失的状态。
2019年3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网络借贷不实广告宣传涉嫌欺诈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提示》,要求各从事网贷业务的会员机构及提供网络小额贷款服务的相关机构应恪守行业自律要求,坚持合规审慎经营,不违规宣传和发布不实广告。
然而现在看来,网络借贷广告宣传乱象仍然广泛存在,可见,以较为模糊的“要求”形式还不足以阻止和规范这些行为。
现金贷也好、网络借贷、助贷也好,固然是不能一棍子打死的市场必需。
但正是因为这种必需性,更应该为那些本就因为陷入困难而不得不贷款的普通人,创造一个可以安心渡过难关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