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人的记忆里,顺昌路总是与烟火气连在一起的。北起太仓路,南至徐家汇路,这条长1.3公里的马路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顺昌路位于原卢湾区,过去以自忠路为界,北段叫桂林山路,南段叫菜市路,因路上建有1100平方米菜场而得名。
1990年顺昌路上的点心廊、小吃馆连成70多米长的美食街,大饼油条、生煎小笼,上海的传统小吃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高空鸟瞰顺昌路,两旁的老房子鳞次栉比。
顺昌路所在地块签约进度已近尾声。
1943年,整条路以福建顺昌县命名为“顺昌路”,并一直沿用至今。
顺昌路上至今仍然热闹非凡的菜市场。
一位老人在顺昌路边读报。
从菜市场到美食街,100年来,顺昌路承载了上海的市井烟火。
最近,顺昌路地块启动旧改征收,百年老马路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抹不掉的,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90岁老裁缝:靠一把剪刀在上海滩立足
王贤国的裁缝铺开在顺昌路424弄的弄堂口。与其说是铺子,不如说是一个小摊。
一张堆满布料的工作台,一架老式缝纫机,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每天早上,帘子一拉,小摊便开张了。
几十年来,老城厢居民衣服需要缝补修改,都仰仗老王的一双巧手。
王贤国在踩缝纫机帮客人锁裤脚边。
墙上贴着“无微信,付现金”的字样提醒客人只收现金。
王贤国今年90岁了。他14岁开始在裁缝店拜师学艺,21岁那年从老家宁波来到上海,在城隍庙的时装店当过裁缝,也曾给客人上门做衣服,后来政府鼓励做个体户,他就在顺昌路祥顺里弄口开了一间8平方米的裁缝铺子,一做就是41年。
王贤国所使用的线轴充满了年代感。
王贤国在听客户的要求。
“以前人们都是排着队来做衣服的,那场面真是盛况空前。”那是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生活的变迁最先体现在衣着上。
后来伴随着时代发展,买衣服的人多了,做衣服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老王始终凭着他的手艺,缝缝补补地养活了一家人。“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七八千,少的时候三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