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上海人,是无人不知上海滑稽界泰斗——姚慕双、周柏春俩兄弟的大名的。

泪崩!那些年老上海们顶顶欢喜的滑稽戏,现在几乎看不到了-LMLPHP

    让上海人感到无助痛心的,是上海滑稽戏这一门艺术也将面临着“消亡”的命运。

    或许有人会说,用“消亡”这个词来形容,未免太沉重了一些,但不可置否的是,上海的滑稽戏文化,确实是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马路上随便拉个年轻人出来问问喜欢什么滑稽戏和滑稽戏演员,恐怕收到的反馈多数是摇头。

    头条菌作为一名90后,算不上是看着滑稽戏长大的一辈人,但是今天也想来给大家挖一挖这上海滑稽戏的发展史,希望多多少少能唤起大家的一些共鸣吧。

    上海滑稽戏,也是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

    什么是滑稽戏?滑稽戏是上海一带的地方戏剧剧种之一,前身起源自“独脚戏”,兴起于1920年前后,以滑稽逗乐为鲜明特点。

    正如开篇所说,在上海,一提起滑稽戏和独角戏就不得不说起周柏春和姚慕双。不晓得是不是同胞兄弟之间的心灵感应,听姚、周两位老师的双档滑稽戏总有一种,踩准每一个节拍的默契,气氛烘托得自然,梗总是出现得那么惊喜却恰到好处。

泪崩!那些年老上海们顶顶欢喜的滑稽戏,现在几乎看不到了-LMLPHP

    尤其是周柏春老师的冷面滑稽,那怪里怪气的笑容,慢半拍的节奏已经成了他的招牌。

    周柏春老师说:“我提出来冷面,就是能够让观众耐人寻味,他想想也笑,当面看也笑,回到家里想想也笑。我演了60多年的滑稽戏,就是一个宗旨,要让观众喜欢,让笑声、笑料洒向人间。”

泪崩!那些年老上海们顶顶欢喜的滑稽戏,现在几乎看不到了-LMLPHP

 

    那些年,一起走过的黄金时代

    60,70年代的上海,那时还没有电视机,收音机是大家的最爱。

    每天傍晚6点半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说说唱唱”节目的播出时间,差不多每天都有姚、周的节目,好多老听众都准时在家守着收音机津津有味地收听了,不时地哈哈大笑。如果谁正好在逛马路,兜商店,不能在家听节目,没关系,你一家店连一家店地兜,每家商店都有收音机,差不多每台收音机都在播这档节目,你几乎可以完整地听全节目。

    20,30年前是滑稽戏的“黄金时代”,再有名的相声大师都进不了上海滩,上海人更加喜欢海派滑稽戏。

    “伊个辰光,滑稽戏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说到上海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是绕不开的经典剧目。

泪崩!那些年老上海们顶顶欢喜的滑稽戏,现在几乎看不到了-LMLPHP

    1958年,杨华生、笑嘻嘻、张樵侬、沈一乐4位老滑稽艺术家以解放前上海底层市民的艰苦生活为素材,写就了轰动一时的《七十二家房客》。从此在观众心目中,“七十二家房客”成了住房狭小的代名词,滑稽泰斗杨华生、著名女滑稽绿杨的表演更是深入人心。

    这部戏里独有的沪语格调,和鲜活热烫的烟火气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真实的上海。

泪崩!那些年老上海们顶顶欢喜的滑稽戏,现在几乎看不到了-LMLPHP

    滑稽戏滑稽戏,是把烟火气的市井生活用幽默逗趣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上海人之所以喜欢滑稽戏,因为看到的不是单单戏,还有生活!

    大约摸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滑稽戏成为了陪伴上海小囡成长的经典,在他们脑海里,“滑稽戏”和“欢乐”这个词被捆绑在了一起。

05-21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