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道路、公共区域进行保洁,可不是用水冲一冲,用扫帚扫一扫这么简单。市绿化市容局介绍,今年南京路步行街、外滩风景区等70个区域(道路)将按照“席地可坐”的标准进行保洁,拟创建成为“席地可坐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总面积达440万平方米。
松江南站:设备、工人按流程“上阵”,地面一尘不染
松江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达到“席地可坐”的高标准,保洁团队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保洁流程。以松江南站广场为例,先是扫路车上场,普扫一遍,可以将绝大部分垃圾扫尽;接着是冲洗车亮相,对地面用水进行冲洗,但根据不同路面的情况,不能用太高压的水,否则会将路面的柏油粒子冲掉;然后,磨地车登场,但只能磨大理石地面,其他地面不适用这种设备,可以将大理石上的污渍去除;接着,环卫工人用高压水枪冲洗。如果地面缝隙里还有细小的垃圾,那就需要环卫工人进行人工保洁了>
■清扫设备和工人按照保洁流程进行作业。
只见,每一名环卫工人腰间都别着一个工具包,“里面有铲子、抹布、镊子等9件小工具,可以擦拭灰尘、清理犄角旮旯里的细小垃圾。”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过去,他们随身携带6小件,现在增加到了9小件,保洁越来越精细化。
■环卫工人展示保洁工具。
南京路步行街:像打扫家里一样打扫步行街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白天的南京路步行街在环卫保洁上悄然发生了变化:环卫工人手里,没有了多少年一直不离手的扫帚和簸箕。
“为了让南京路步行街‘席地可坐’,我们新推了居家式保洁的方式,就是要像打扫家里一样打扫南京路,你想,我们平时打扫家里不可能一直用扫帚和簸箕的吧,还会用到拖把、毛巾等工具。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想打破环卫工人拿着扫帚、簸箕的传统形象。此外,在白天人流密集的南京路,出现扫帚、簸箕似乎不那么和谐。”负责步行街保洁的上海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顾谭明道出了扫帚、簸箕“消失”的原因。
那么,没有扫帚和簸箕,环卫工人怎么打扫步行街呢?
已经在步行街负责保洁11年多的环卫工人邓书云向记者展示了腰间工具包里的9样“宝贝”,“如果没有大量落叶等特殊情况,我们现在早上8点以后、晚上8点以前的12个小时是用这9件套来保洁南京路,原来是6件套,新增了3件套。”
“这是喷水壶,有难擦掉的污渍,就先用水喷一喷;这是铲刀,像黏在地面的口香糖,用这个来铲掉;这是钢丝球,也可以用来清洗较难去掉的污渍;还有百洁布、干和湿两块抹布,这些是原来就有的6件套,新增的3样工具是小刷子、不锈钢镊子和伸缩棒,小刷子主要把扔在金属网上面没有下去的烟灰、烟蒂刷下去,镊子用来把地砖缝隙里的小垃圾夹出来,伸缩棒用来掏下水道里的垃圾。这3样是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需要而增加的。”邓书云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演示着这些工具如何操作。
除了镊子、刷子这些“小米加步枪”,白天步行街的保洁还有“高级武器”——进口的洗地机,主要对步行街大理石地面的顽固污渍进行清洗,以及国产电动小型扫路机,可以清洁到洗地机无法清洗到的角落。这些“武器”都有规定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流程。
当然,扫帚和簸箕也并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调整了“上岗时间”。
“早上8点以前、晚上8点以后可以用扫帚和簸箕。像我们做早班的,每天5点40左右上岗第一个清扫步骤就是用扫帚对路面普扫一遍,从面上扫掉大一点的垃圾,这个大概需要1小时,然后就开始用小工具进行精细化保洁。晚上8点以后,步行街人流逐渐少了,再用扫帚和簸箕扫。”邓书云道出了扫帚和簸箕允许上岗的时间。
■上海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的环卫工人邓书芸在南京路步行街用镊子夹走缝隙中的垃圾。
■上海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购买的清扫车辆在南京路步行街进行精细化保洁。
今年70个区域
市绿化市容局介绍,今年,拟定本市70个区域(道路)创建成为“席地可坐”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面积达到44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环卫保洁面积的2.5%。2021年至2025年,全面实现320个区域(道路)创建成为“席地可坐”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面积达到3115万平方米,约占全市环卫保洁面积的15%。
重点创建“席地可坐”高标准保洁的区域包括:“美丽街区”区域、重要旅游景区、商圈、交通枢纽、重点道路及两侧区域和重大活动保障区域。
据悉,本市环卫部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席地可坐”高标准保洁区域(道路)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保洁完成后的区域做到“无垃圾、无污迹、无积尘、无积水,见本色”。在区域内的路面等处做到目之所及,洁净如洗。对于清洁死角处,做到“底子清、无死角”。
拟创建“席地可坐”高标准保洁区域
黄浦区
静安区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