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其中,病例1、病例2为夫妻关系,系21日确诊病例的父母,常住宝山区。作为确诊病例密接者排查,22日市疾控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记者1月22日在涉事小区临江新村(一村、二村)看到,从上午8时起,小区周边已经拉起警戒线。小区全面封闭,人员只进不出。
1月23日是小区正式封闭后的第二天,也是报告确诊病例后小区正式进入隔离期的第一天。上午记者身穿隔离服进入小区后看到:目前小区内秩序井然,绝大多数居民在22日傍晚前已全面完成核酸检测,零星还有居民在22日夜里、23日白天陆续回到社区内,也第一时间在小区里的临时检测点完成检测。小区27号楼作为临时卫生站,24小时有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坐镇,负责居民的常用药配发。小区门口的临时外卖收发点包裹不断,不少居民在门口有序排队,等待叫号领取自己购买的外卖包裹。
这两日,小区已集结起数十位志愿者,主动参加进来的年轻居民亦有不少。目前,小区内有两位长护险护工、一位垃圾厢房清扫员因22日在小区内作业滞留小区,现被安置在社区老年活动室进行隔离。
居民情绪稳定,物资保障充分
临江新村(一村、二村)小区自22日早晨封闭后,社区内947户、近3000居民就不能再出小区门了。18号楼一位居民,23日一大早拿着煤气卡和现金找到大门口的志愿者:“家里煤气就剩最后一点了,恐怕撑不住14天。”通过志愿者的安排,充满钱的煤气卡在一小时内就递到居民手中。
因事出突然,许多居民还来不及准备常用物资。时不时有人找到大门口,询问配药怎么办?送物资能不能进来等问题。好在小区在封闭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急预案。为满足居民的买菜需要,小区大门口右侧临时搭建了一处雨棚,供收取外卖包裹。4名志愿者负责将外卖发放至等待区的居民手中。23日一上午,已经发送出100多件外卖。“居民大多数购买的都是蔬菜、日用品、饮料等。他们排好队,听到我们叫门牌号后,核实确认过再把包裹拿走。”志愿者告诉记者。
小区内外卖包裹不断,物资充实。
据临江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齐眉介绍,临江新村(一村、二村)小区是老旧小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占比较高。平日里,约有近20户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订购了社区送上门的老年餐。小区封闭后,老人的餐食仍保障供应,由全副武装的志愿者送上门。此外,22日的核酸检测中,也排摸出30余户居民因身体状况不便下楼检测,社区卫生中心医生依次上门为居民进行了检测。
药品方面,该小区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相关常用药需求量较高。目前,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小区内临时设置了24小时值班的卫生站。记者看到,已有十多位居民登记了用药需求。“我们会根据居民此前的就医记录,帮他配发一些所需的常用药。常规的一些医疗需求,如伤口换药等,我们也会上门帮助居民就地完成。”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阮梅告诉记者。
垃圾清运方面,小区规定居民统一将垃圾放置在每个门栋楼下,由社区干部统一代为收运。居民们普遍情绪平稳,他们表示,小区的隔离防护措施第一时间就跟上了,所以“大家都比较放心”。
街道、社区、医护、公安连轴运转,多位居民主动担当志愿者
“22日凌晨5点接到通知电话后,我们就集结出发了。”在小区内负责医护应急的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戴洁告诉记者,22日一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动大量医护人员进入现场,“一批负责小区内的核酸检测,我所在的另外一批进入确诊病例涉及场所、小区附近的青鲜菜场进行采样。共完成299名菜场商户人员的检测。截至23日凌晨3点,所有菜场人员已经全部转运至隔离点内。”刚刚结束凌晨的工作,23日一大早,戴洁又进入临江新村(一村、二村)小区继续值守。
同样连续值守在小区内的,还有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一批一线人员。临江新村居民区主任邓燕霞顶着一双黑眼圈告诉记者,“自22日早晨起,一线工作人员就紧张忙碌起来,先是全面走访,喊喇叭向居民宣传当前的情况,然后协助社区卫生中心医生准备核酸检测现场,再挨家挨户上门告知检测的相关流程。小区所有人家跑下来,就要几个小时。完成准备工作后,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到检测点,维护采样现场的秩序。因不少居民还在陆陆续续返回小区,23日凌晨3点,我们还在陪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小区内保留24小时核酸检测点。
临江新村(一村、二村)小区规模不小,但留守小区的社区干部只有6名,为了减轻社区干部工作负担,友谊街道多个科室干部也全部充入志愿者队伍,再加上公安等相关部门力量,22日共对小区进行了3轮上门排摸,确保核酸检测无遗漏。
苏阿姨是小区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小区封闭后,她始终盯在大门口,帮助社区干部一起“扫楼”,维护核酸检测队伍秩序,并处理一些突发的情况。“22日忙了一天,没顾上吃午饭,到晚上6点,女儿跟我换班,顶在分发外卖的第一线,一直忙到晚上10点,她第一次做志愿者,今天又跟着我来了。”
小区原本有一支由阿姨、大叔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却在短短一天内充实壮大了近一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小区里的年轻人。80后居民沈燕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是街道一名青少年社工。疫情出现后,她和女儿、丈夫、母亲都留在了小区里。“也没事情做,下来帮帮忙。家里人也很支持我。”张亚运是18号楼的居民,老家在安徽,在小区内租住。借着下楼拿外卖的空档,他主动向居委干部报名做一名志愿者。“看到大家为了小区居民的安全干得热火朝天,我也急着想出一分力。居委干部刚才告诉我,下午就可以来报到了。”
截至记者发稿,公安仍在上门排查住户情况。
小区内突发情况不断出现,考验一线工作人员干劲与能力
疫情的突发,给临江新村(一村、二村)小区的应急管理带来不少挑战。“尽管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预案和准备,但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还是在慢慢出现,需要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而且越到隔离的后期,突发情况有可能会越多。”邓燕霞说。
正对着小区大门口的通道里,有一盏灯24小时亮着,灯下是临时设置的核酸检测点,时不时还有居民进入小区,先要来完成检测。而考虑到老年居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旁边的服务台也一直有志愿者在岗。“我们主要就是帮老人将信息录入‘健康云’,老人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由我们帮忙完成信息的填写,可以省不少事。”一名志愿者说。
23日,临近中午12点,一位撑伞的大爷突然找到门口志愿者,告知自己可能有点发烧,头昏昏沉沉。鉴于大爷家里没有体温计,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便跟随上门进行了初步的评估。
几乎同一时间,又有人报告身体不适,有些低热,还有些咽喉痛。身体不适者是临时被滞留在小区的长护险护工陈女士。她告诉记者,22日上午7点,她刚刚进入小区,为小区内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独居老人提供照护服务,等到8点想要离开时,发现小区已经封闭了。和她一起被滞留的还有另外一名护工和小区一位负责垃圾厢房清洁的工作人员,因为在小区内没有居所,他们被临时安排在老年活动室内进行隔离。
医护人员转运小区发烧居民。
“可能是昨晚淋了雨,今天觉得有些不舒服。”陈女士说。得知她出现了症状,社区卫生中心医生戴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评估,并将信息上报至区卫生部门,120救护车很快抵达现场。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陈女士被转运至附近医院就医。居民孙先生的妻子,23日上午突发鼻内血管爆裂,因在小区内无法处理,同样被转运外出就医。
截至记者发稿,小区内仍不时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琐碎的情况发生,但热心的志愿者、负责的工作人员和体谅配合的居民,却足以让每个市民多了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