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设有3个专科诊室和1个简易门诊,同时在线上也开放“互联网医院”复诊。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现场蹲点了1个多小时,看到在简易门诊前排队的患者最多,他们大多是因皮疹复发来配药的。
院方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大部分皮肤病是慢性病,复诊咨询、常用药处方沿用占据了门诊业务的大头,所以皮肤科是最符合互联网门诊运行要求的科室。然而,当被问及是否了解互联网医院时,很多患者都表示"不知道"。
还有患者表示,线上复诊规定要出具3个月内在同一家医院的线下就诊记录,然而现实中,往往不是超时了,就是不在同一家医院诊疗。所以,跑一次实体医院的简易门诊配药,反而方便快捷。
互联网医院是去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为解决患者就医问题的"新生事物",最高峰时,这家医院的互联网门诊日均咨询量破千。不过,随着本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线下就医又恢复常态化后,线上咨询、复诊量就出现了明显回落。
业内人士反映,受冷的原因看似与本地疫周期性情波动有关,而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医院本身是否愿意花大力气去推广,从而帮助患者养成就医新习惯。就记者拍摄的这家三级医院来说,不敢大力推广,就是因为卡在了互联网医院"药事管理"的监管上。"这个药从我们医院(开)出去的,我们要有职责追踪到这个药,万一这个药出了什么问题或者什么,我们怎么反溯这盒药?现有的在线复诊药品派送的规则上其实有一个不太明确的地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传统医院线下的"药事管理"流程是,先由诊间开具处方,然后药房药剂师审核后,会亲自取药、扫描出库,再发药到患者手上,全流程都在医院管控下。而互联网医院让"药事管理"的后端,也就是取药和派送环节登上了"云"。医院药剂师审方后,药品由医药企业从仓库直接取药、配送上门。对医院来说,开出去的药就无法实施全程监管了。
针对这一问题,参加这次两会的政协委员陈芳源在她牵头编写的《助推公立互联网医院发展的对策建议》中分析指出:疫情下,互联网诊疗让医疗需求变得更可及、更便利,不过如何高质量发展还值得深思和探究。目前实施的《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还有待在细节上更加规范,让医院有章可依。"条块不清晰,定位不清晰,就造成了我们很多的政策制定不到位。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任何新生的创新,总是要不断地进行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发现问题,我们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关于互联网医院,委员们在提案中还提到收费标准低估的问题。目前,互联网诊疗统一收费标准是:二级医院18元,三级医院25元,但网上诊疗的耗时却是线下诊疗的数倍,在线上线下劳务绩效不同质、不公平的情况下,医生参与线上诊疗的积极性就很难激发。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获得本市首张"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徐汇区中心医院。去年3月,"徐汇云医院"正式上线后,因医生耐心专业的回答而树立了良好口碑,即使目前线下门诊量回升,但其线上复诊量依然保持在每天200人次左右,还有不少新患者在加入。这里的运行模式与别家三级医院不同。"徐汇云医院"有固定办公场所和固定专家,一周七天,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16点半,五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年资退休专家会坐镇在此,专门给线上患者咨询和配药。其他临床科室医生也会参与互联网诊疗,但是一周排班一次,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一位返聘互联网医院的退休专家坦言,自己有时间,没有晋升压力,也不太在意返聘工资多少,所以愿意来此发挥余热。 "如果还没有升好职称,大部分线下医生不会来的。做内科、做心内科,以后升职称、评副高、评正高,那它都要求你有专业的,那你现在互联网是一个全科的嘛。"
此外,三级医院医生还普遍反映,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解决患者疑难危重症诊治,这也是医改后分级诊疗的明确定位。相应地,三级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也该是为这部分罕见病、疑难危重患者打开便捷的咨询、诊疗窗口,而不是单纯给慢病患者配药。但就目前试行情况而言,复诊和相关规定的局限性,让三甲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定位尴尬、执行式微。对此,委员们建议,一、二、三级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探索分级诊疗下的分类管理,赋予不同权责,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云"落到实处,让受益于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患者人群进一步扩大。"上海这几年应该说分级诊疗做得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上海的互联网医院在云端也能够把这个分级诊疗做得更好。"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芳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