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上广深杭行情火爆,新房限价摇号火热,二手房成交周期缩短,房价似乎已经等不到小阳春再爆发了。
涨过头的上海深圳开始积极调控,下定决心锤自己,但真正复盘这一轮行情,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房价上涨,都是始于学区房。
北上广深学区房暴涨
最贵深圳32万/㎡、广州10万/㎡、上海20万/㎡、北京26万/㎡
深圳的学区房,一直都是楼市中最火热的概念。
从2019年初前海小学初中双名校学区房诺德假日鼎泰风华领涨,引爆学区房的疯狂。
到2020年初,八卦岭引进荔园小学分校,20年楼龄的八卦岭宿舍小户型站上16万/㎡的房价高坡。
到2021年1月财新爆出深圳最牛教育板块百花片区,双实验名校直升学区房国城花园44㎡1420万,单价32.27万/㎡,一栋楼市值超半数上市公司。让人感慨深圳学区房,只有阳线,没有阴线。
广州顶级学区房的反价,一浪高过一浪。
从2020年年中开始,广州的牛小东风东路小学、华阳小学的学区房业主就早早觉醒,惜售反价,内网成交,出一套卖一套,叫价直逼10万。
还有不是“名校也被考成名校”的万科东荟城,业主联合控盘,明明是个刚需盘,借着学区房的概念,硬生生把房价推高到黄埔区第一梯队。
蛰伏了4年的上海楼市之所以打破平静,就是始于学区的变革。
上海是非常特殊的民办强于公办的城市,所以之前家长都对学区房不感冒。
早在2018年,上海就实行了公民同招政策。而在2020年3月,上海又出台了民办摇号的政策,如果民办没有录取,就只能去上菜小。
而且民办摇号,就意味着民办不能掐尖,这对民办生源,无异于釜底抽薪。家长为了确保孩子一路升级打怪,只能选择买确定性更强的公办学区房这条路。
所以上海内中外环的学区房被家长扫了一遍,上海最贵学区房前滩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已经飙至20万/㎡。
徐汇区著名学区房小区——东方曼哈顿,小户型挂盘价突破17万/㎡,浦东双学区六师附小进才北校的中星怡景花园挂盘价从10万涨到14万。
业主漫天要价,嘴一张就是50万、100万的反价。
帝都北京更是爆炒天价学区房的集中地。
2020年4月北京发布了西城区2020年7月31日之后买入的房产实行多校划片,不再一对一锁定学区,全中国鸡娃最激进的北京家长开始买爆学区房。
其中最热门的就是西城区最好的小学实验二小,一二年级校址建在克勤郡王府里,每年在鸟巢里办运动会,在人民大会堂办艺术节。
要想上这样的名校,就是以18万/㎡买文昌胡同、文华胡同,或者新文化街门牌号在58号以上的楼房。这还算好的,毕竟金融街最贵的学区房,最贵达到26万/㎡。
一线城市学区房暴涨背后的原因
1.教育不均衡
通过一线城市最近的学区房暴涨,越来越多家长不得不承认,在城市教育资源极其不均衡的当下,双学区比单学区值钱,直升比非直升值钱,学区强板块比学区分化板块值钱。
大城市改善家庭的置换,绝不是多出两个8㎡的房间那么简单。
说起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当论深圳。
深圳初中升学率低,高中升学率高,将近一半学生不能上普高。
许多985本硕出身的深圳家长,忧虑自己的孩子却考不上公立高中。
这些小镇做题家出生的学霸父母,可以开会时面对甲方爸爸全程英文比稿淡定自若,大杀四方,在各种SCI、国自然前碾压各种学术大牛,什么证书专利多得展示柜摆不下,却在面对自家孩子卷子一系列XX时,一声叹息、无可奈何,最终只能选择拼学区房这条路。
2.教改的方向,让公办学区房确定性更强
而且现在大城市的教改方向:
公民同招、公办收编民办——这会让民办生源受影响,没有好生源就没有好成绩,民办受挤压,利好公办学区房。
多校划片、电脑派位——学位不再一对一锁定,片区内的房子都有望被划入名校学区,让越来越多的房子成为学区房,家长为了保险,会更加扎堆地往强学区板块扎堆。
教育集团化、增开名校分校——新开学校挂个名校分校称号,没有成绩验证,却被市场炒作,变相增加房子的学区溢价。例如深圳的南山实验集团、南山外国语集团、南二外集团、育才集团。
教改的方向,让越来越多家长不敢去赌上学的不确定性。
3.现代家长的教育忧虑严重
这些家长也知道天价学区学区房,本质上是教育资本和房产资本联合炒作,赚取超额利润。但大多数人在看了各种豪宅、改善型洋房、海景高层、院子别墅后,最终还是会觉得西城区的“老破小”真香。
北京西城那些学区房,即使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破房子,卖出了22世纪的天价,即使采光差、水泥地面、燃气管老化,居住体验极差,但只要想到孩子以后能直升北京四中、八中、实验中学,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就低头了,认输了。
学区的不确定性,是最不能让家长忍受的。
他们可以忍受小区没有地铁,每次出行都开车,或者是离地铁远,每次去地铁站都快走断腿、也能接受周围配套不全,每周去逛个超市都要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还能忍受小区物业不作为,对社区园林养护不当,停车场常年积灰,但他们就是不能忍受房子能不能上学是个问号,豪赌运气爆棚摇到民办学校。
现在的家长,自己受得了一切苦,就是不会在孩子的教育上节省。
现在的一线楼市只剩纯粹的刚需,尤其是学区房刚需
现在的一线城市,从限购、限售、限贷、限价、增值税2改5、严查征信流水首付资金来源、严查是否违规使用融资、二手房放款周期长……
从门槛到流通,从购买到转手,从首付到税费、从贷款到融资,从开发商、中介到购房者,房地产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被政策五花大绑,传统路径都被击碎,全方位阉割,绝对堪称“手术刀式的调控”。
毕竟管不住温度,还管不住温度计?
在如此严厉的政策下,各种筛子层层往下筛,愿意被迫接受反价,被迫接受税费增加,被迫接受高额利息的,最后只剩下最纯粹的刚需,尤其是最纯粹的学区房刚需。
因为,家长退无可退。
结
如果你是学区房刚需,肯定是早买早好。一方面是现在都是积分入学,居住年限越久,积分越高,上名校的确定性更强;另一方面是你赌不起未来学区房的价格会攀升到多高,垫垫脚能够到就早做准备。
如果你是投资客,我就不建议在这时再买入天价学区房。毕竟教改的方向越来越难“一对一锁定”,一旦政策变动,潜在风险大,所以要降低学区占房产的溢价比例。如此高的持有成本,不算一个好的投资品。
最后,我想说,一线城市教改的方向公民同招、多校划片、教育集团化,渐渐会向二线城市传导。
今天一线城市教育不均衡导致的学区房暴涨,迟早也会在二线城市上演,只是时间问题。
一线城市学区房暴涨!但买房逻辑已大变,“老破小”或一文不值?
一线城市,房价又躁起来了!
深圳疯完后,广州、上海、北京都疯狂起来,成交量剧增,价格也蹭蹭蹭地往上涨。
这一次,率先领涨的又是学区房。
北京中介这样描述:
“几百万上千万元的房子,挂出一套卖一套,有套房子一夜就上涨了40万,就跟抢一样。”
上海、深圳上涨最快的,也是学区房。
目前上海学区房最贵已经超过20万/㎡,深圳更传出32万/㎡的恐怖高价,一套百花片区44平米的学区房,成交价高达1420万元。
中国楼市有个经典的段子:
一对北大清华毕业的年轻父母去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学区房,该怎么办?
禅师回答:如果北大清华毕业都买不起,还买学区房有什么用?
现实魔幻,2020年之后,清华毕业生恐怕要感叹,更加买不起清华的学区房了。
尽管一再调控和改革,学区房依然凶猛,让无数父母为之兴叹。
不过,如果你认为学区房可以闭着眼睛买,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片涨声中,有许多深刻的逻辑,已经悄悄变化。
在一线城市,学区房已经在酝酿一场巨变,将影响千万家庭的资产价值。今天的“香饽饽”,明天可能一文不值。
到底什么样的学区房,才能穿越周期,具有长期价值?
影响学区房价值的最大变量,就是政策的调整,甚至是“休克”式的180°大转弯。
全国教育风向标北京,已经在全面推广“多校划片”改革。也就是说,“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不能确保入读最好的小学。
从东城区到朝阳区、西城区等,全都实行了改革,新购买学区房的家庭,只能通过电脑派位安排入学。
入读好学校,变成了“拼概率”的事件。
不仅北京,全国共有24个城市列入了“多校划片”的试点,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
其中不少城市,都已经行动起来,一步步推进学区房改革。比如成都高新区的小学,就从2020年划分成12个学区。
广州越秀区、荔湾区、以及海珠区在小升初阶段,也已实行“多校划片” 电脑派位改革。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学区房资源越来越不够用了,必须进行稀释。
2018年,深圳业主林巧花了800万在石厦买下学区房,最后却因为孩子初验积分不足,无法就近入读。
要知道,她已经满足了深户、有学区房、独生子女且买房4个月的标准,可见竞争有多激烈。
2020年,学区房引起的风波更加剧烈。
深圳教育局文件宣布,深圳香蜜湖的“豪宅学区房”降级,共有8个小区申请学位遭驳回,导致家长“跪求学位”。
经过多次沟通,仅3个小区恢复了一类学位,其他5个小区,再也不能入读名校。
教育政策一旦变动,学区房的价值就可能灰飞烟灭。
在广州,广钢新城也出现了学区房“爆雷”事件,当学位不足的时候,优先配建学校的开发商楼盘业主子女入读,激起千层浪。
种种问题的背后,都是学区房巨大的供需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
除了政策变动,传统的学位房,还有不少隐忧和“雷区”。
如果你经常关注楼市,会发现一线城市的很多学区房,真的太老了,楼龄还在不断增长。
很多学区房楼龄达到30年以上,只靠一个学位“续命”。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天价学位房”的新闻。
比如2016年,北京西城文昌胡同一处只有11.4平的房子,以530万成交,均价达到46万/㎡。
这些几乎都是面积极小的学区房,给人一种错觉:“老破小”还很抢手。
其实,购房者只是把它当成纯粹的投资品,不可能住进去的。绝大多数的学区房,还要承担居住的功能。
而老城的学区房,正在变得越来越老。住在这样的学区房,生活品质是很差的,越往后,居住价值越低。
按照现在的趋势,对学区房流转的限制越来越严,交易周期将越来越长。
从一线城市开始,已经普遍实施“六年一学位”的政策。每一轮交易,几乎都要6-10年的时间。
眼看着楼龄以十年为单位上升,等到下一手,还能有人接盘吗?
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再住“老破小”,大幅降低生活品质去屈就学位。
对单一功能的学区房来说,楼龄就是永远悬挂“达摩克里斯之剑”,危险不知道哪一天降临。
拐点到来,也许就是“老破小”的灭顶之灾。
其实,一线城市最不缺少变化的动力,学区价值也一直在重塑之中。
影响学区房的,还有生源。
许多中产新贵家庭,把一个个新楼盘的学校,逆袭而上,考成了学区房。
不同于“村民子弟”较多,生源比较普通的老城区,这些新楼盘,吸纳了大量的新中产,普遍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家庭。
这些家庭的孩子也非常努力,常常把所在片区的学校,考成了学区房。
北京回龙观的逆袭,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里靠近中关村软件园,很多在百度、新浪、网易、滴滴上班的码农,聚居于此,常住人口近30万。他们的孩子,一度把当地的昌平二中,拉升成为高考成绩最好的学校之一。
在广州,科韵路“程序猿”集聚区,骏景小学也成为了非常不错的学校。黄埔的万科东荟城,一个全新的小学,中产家长们硬生生地“鸡娃”,把东荟小学的成绩“拱”到名列前茅。
相反,周边生源比较固化的区域,学校就很难呈现这样的爆发力。
清华大学学者就专门研究了学区房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学校的确对学生能力发展产生着显著影响,但学校因素却不是起绝对主导作用的。
可见,今天的学区房,早已不是过去的概念,投资学位房,要看到大趋势的变化:
学区确定的房子,会越来越坚挺;
配套牛校的新房,会更受青睐;
大量新中产家庭涌入的社区,正在快速崛起……
闭着眼睛买学区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