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的新农村怎么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在着力乡村振兴,让郊区与市区齐头并进。
眼下,金山区吕巷镇正在开展“集中居住产业社区”试点,探索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上楼”农民富起来,农业品牌强起来,江南水乡亮起来。
01 “住一套,租一套”,农民上楼当房东
新年伊始,金山区吕巷和平里农民集中居住点一期4栋建筑完成结构封顶。几个月后,60户村民将就地上楼,住上和市区商品房同样品质的楼房。
这4栋住宅,面朝白龙湖,看起来和市区常见的三层联排别墅式差不多,内部结构设计却多了“乡村特色”。每层都有一套独立的两室一厅,90平方米的空间里,餐厅、客厅、卫生间一应俱全,主卧还配备了衣帽间。底楼的屋前屋后,预留了两个小菜园,供村民种菜养花。楼栋之间通过连廊形成“公共会客厅”,方便乡亲们串门聊天。
承担建设的上海盛溪美丽乡村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房屋设计方案是在和村民多次沟通征询后产生的。村里的年轻夫妇往往会在孩子上学后搬去镇里,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房屋设计主要照顾老两口的需要。村民们对集中上楼态度积极:“肯定比我们自己造房子要漂亮,物业和社区配套也更专业。”
提升的不仅是居住品质,还有资产价值。和平里农民集中居住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72702平方米,计划分5期建设,可安置328户村民。由政府配套基础设施,村民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建设建筑主体。国盛集团运营方通过金融创新,从农发行上海市分行获得项目80%融资,一期、二期总投资约9000万元,建成后可置安置104户。
按照协议,每户村民将宅基地交还村集体,只需出资40万元,就可获得两套住宅,可自主选择自住或托管出租。一期计划安置的60户村民,已经有28户选择“住一套,租一套”,以获得房租收入。
02 入股专业合作社,家门口工作拿分红
对腾挪出来的闲置宅基地,吕巷镇政府联合企业通过资产化、股权化等手段,重新评估资产价值,引入专业团队和村民成立股份合作社,打造乡村“产业社区”,实现家门口就业。
吕巷位于金山区中部生态圈,坐拥1.2万亩生态涵养林,被誉为“金山绿核”,更是闻名远近的“水果之乡”,“皇母”蟠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施泉”葡萄连续11年在全国和上海市评比中获得金奖。
早在2007年,上海市就针对吕巷金石蟠桃园提出“三个百里”(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的建设要求。
三园里占据和平村内规划保留片区吕巷水果公园门户,临河而立,多数房屋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外形破旧,空置严重。吕巷镇政府出资对三园里周边景观风貌和建筑加以提升,打造“三园里滨河步行街”。根据规划,三园里将依托传统节日,挖掘本地美食手艺人,建设集研发生产、展示零售、采摘体验于一体的水果公园。同时,孵化果蔬优质电商平台,串联本地种植合作社,带动农产品销售。
去年,“中国草莓皇后”尹淑萍落户思尔腾现代科技草莓产融示范园。尹博士深耕草莓行业近20年,引领国内高原脱毒基质苗研发生产,其团队种植的草莓鲜果获得国内各类草莓节金、银奖40余次。
尹博士带来的项目,以浙江平湖为高端种苗研发生产基地,安徽长丰为高品质集约化草莓种植基地,上海金山为营销展示平台,以供应链升级及品牌提升为抓手,打造长三角区域联动“前店后厂”式草莓全产业链闭环。此外,项目还与思尔腾学院合作开展产业培训,推出专业技术人员“青莓计划”和合作社、企业管理者“红莓计划”两大培训课程,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队伍。
03 吸引新市民创业,带动老村民就业
搞活乡村经济,要靠年轻人。思尔腾对闲置宅基地升级改造,开辟创业天地——思画空间,吸引新市民下乡经营,带动老村民就业。
去年5月,来自吕巷邻镇的小伙子富伟,在思尔腾的投资孵化下,成立“富小哥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利用村民闲置物业,带领6名新老村民办起“富小哥农家乐”餐饮。村民们既可在餐厅打工领“保底工资”,又可在年终获“盈利收益”。
现在,“富小哥”又在与村民合作筹建第二个项目“田心茶食铺”。“富小哥”富伟笑说:“心上一个田,寓意用心服务农业农村的美好初心。田心亦谐音‘甜心’,彰显年轻时尚的企业魅力。”
上海思尔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强说,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平村村民有了3条增收途径: 宅基地和房屋指标入股村集体合作社获分红,出租房屋收租金,在家门口就业领薪金。据初步估算,每年可为村民增加5-7万元收入。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盛集团董事长寿伟光说,乡村振兴不能光靠“外部输血”,而是要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都不能忘了让农民致富这一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