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样一首过年的儿歌,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小时候,过了腊八,我就开始扒着手指算什么时候过年。

过了二十四,爸爸妈妈拆被洗衣,打扫房间,忙前忙后,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心中充满了希望;

蒸馒头、蒸包子、炸豆腐、炸丸子,热气腾腾的厨房飘来阵阵食物的香气,让人心里特别踏实;

一箱箱的年货,鞭炮被搬回家,我更是期盼春节早点到来。

大年三十,像个小馋猫一样在厨房打转,看妈妈准备丰盛的团圆饭;和爸爸一起放鞭炮,捂着耳朵不敢听震天响的鞭炮声;热腾腾的饺子,厚厚的压岁钱,这都是我们记忆中的春节。

然而,随着物资越来越丰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过年才能穿上的新衣服,过年才有的丰盛晚宴早已不是稀罕物。手机就能收红包,发个视频就能拜年,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又远了。

往年都是带孩子回老家过年,多多少少还能感受到一大家子团聚的快乐,可是今年更多人决定留在本地过年,年味儿更淡了。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传说,春节的习俗,春节的讲究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应该被人们淡忘。

那么,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在他们的心里根植一颗关于“年”的种子呢?

给孩子讲讲春节

进了腊八就是年,从过了腊八开始,我们要给孩子讲讲过年的习俗,带孩子一起了解春节的习俗。

告诉孩子什么是年,和孩子讲讲从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习俗。我之前的文章里介绍了春节的习俗,您可以点击查看。过年啦!给孩子讲讲传统节日习俗,带娃一起过有浓浓年味儿的春节

找几部讲过年的动画片,用动画的形式加深孩子对春节的了解。

《元日》,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风,完整再现了四百年前的嘉定古城,是如何过年的。让我们得以一窥数百年前的浓浓人情与义理。

《过年》,选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伏兆娥的剪纸素材,以中国年为背景,讲述了春节所承载的辞旧迎新、感恩祝福、团圆和谐、憧憬未来的文化内涵。

带孩子一起收拾房间

过年,讲究的是“辞旧迎新”,“辞旧”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扫房子”。

记得小时候,从进了二十三开始,爸爸妈妈就开始大扫除,扫灰除尘,清洗被单窗帘,家里所有的柜子抽屉都要认真地擦干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都要一尘不染。虽然很累,但是非常有满足感。

和孩子一起将不用的旧物丢掉,将房间的边边角角清洁干净,让孩子帮忙晾晒洗干净的衣服床单。

让孩子多参与到春节大扫除中,既让他明白劳动的辛苦,体会父母的不易,也可以从焕然一新的房间中获取满足感和自豪感!

带孩子贴春联,布置房间

古代将贴年画和贴春联,叫“封印”,是指封闭已经扫除干净,清理整洁的房间,不让邪气妖氛进入家中。

相传春联来源于桃符,《后汉书·礼仪志》中写道“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东汉以后,形成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强化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

过年,和孩子一起贴春联、贴门神、贴福字,给孩子讲讲春联的寓意,告诉他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在动手帮忙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了春节文化。

买年花、挂灯笼、挂彩灯,房间到处都充满着喜庆,寓意来年吉祥如意,大吉大利。

和孩子一起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一家人吃着丰盛的晚宴,杯觥交错,说着吉祥的话儿,庆祝新年。

在我的记忆里,即使只有我们一家三口过年,妈妈也会准备十几道菜,满满一桌子,象征着来年的富足。

带孩子一起制定菜单,为每一道菜都取一个吉祥的名字,带孩子一起洗菜,备料,教孩子摆盘,准备碗筷酒水。

让孩子在忙活中,感受新年即将到来的兴奋!

拍一张全家福

以前过年,照相馆是最忙碌了,总是照全家福的现在,手机就能拍照了,那更要在过年的时候,拍一张全家福。

小小一张照片,承载的是幸福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人民日报评论:对待像春节这样仪式感鲜明的节日,越是心怀依恋,越需要用行动去体现。

年味儿,蕴含的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更是人们对过去生活的告别,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祝福。

年味儿,是一种生活态度,你认真对待它,它就会认真回报你。

不能因为年味变淡了,我们就渐渐地将这些习俗抛弃了,怎么省事儿怎么来。而是应该重拾年味儿,让年味儿成为孩子成长中浓墨的一笔,热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神奇麻麻木小暖,百度

02-10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