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牛年A股怎么走?刘晓龙、高滨、祝俭、盖婷婷、曾实、陈宇等六大知名私募最新研判来了! 【导读】春节期间,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知名私募基金经理撰文,对牛年股市走向展开讨论,仅供投资者参考。本期共有凯丰投资高滨、毅木资产祝俭、聚鸣投资刘晓龙、敦和资管盖婷婷、远望角投资曾实、神农投资陈宇等六位资深基金经理投资展望发布。 凯丰投资高滨: 泡沫的喧嚣平配过节
展望2021年,我们会按这个投资主题的思路去寻找全球范围内的机会。我们能看到三个国际格局转换:发达到新兴的转换、虚拟到商品的转换和被动配置到主动策略的转换。 全球范围内,商品受货币、疫情重建与新兴市场多重驱动影响,机会较大,前提是疫苗不出现大问题。在趋势上,受益于三新环境“新金融、新兴市场、新能源”,有色是我们一直看好的品种。 股票方面,我们最看好港股。2020年港股滞后的最重要因素还是川普政府的威胁。A股抱团现象较为严重,我们重点关注新基金发行量,风险比去年明显提升。美国股票特别是虚拟经济板块的泡沫严重,存在调整空间。虽然一季度并没有明显的刺破因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胀推升利率与拜登的税务改革会逐渐对美股造成施压。 债券方面,中国利率债的机会最大,相对于股票的性价比极高。今年利率债发债量必然低于去年,而银行去年消化结构性存款之后,今年的需求会比去年强,保费需求因为保费收入提升会比较强,海外的购买也会远高于去年。风险来自央行短端利率的扰动。这个扰动不是加息,而是央行主动操作导致的巨大波动率带来的成本收益转移,政府企业为此向投资者或投机者支付利率溢价。全球债券中,压力较大的应该是欧债,特别是宏观杠杆率高的法债与政治上存在一些问题的意大利债。 汇率方面,我们在2021年全年看好人民币,短期内因为美国稳定货币整下更大的财政刺激而看好美元对其他低息货币。 综上所述,我们预期2021年会成为以商品为核心驱动的波动年份。资产配置上较为看好商品、中国利率债、港股、A股,中国信用债耐心等待冲击机会性做多。而美债、欧债和美股皆有压力,为机会性空头配置品种。人民币国际化开放力度会加大,同时也将继续升值。
毅木资产祝俭: 2021年寻找新的核心资产
回顾2020年宏观经济,出口数据大幅超越了全球疫情刚暴发时的市场预期。前11月中国出口增速达到4%,12月单月高达13%。另一方面,原本寄予厚望对冲经济压力的基建投资低于预期,基建投资累计增速只有1%。两者之间的预期反差,恰好说明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触觉灵敏的企业家们总是能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而基建投资受困于项目质量和债务压力,难以再堪大用,廉颇老矣。随着企业盈利快速修复,预计制造业投资在新的一年同比将继续改善。虽然基建投资远不及预期,但是中国经济依然一枝独秀,2020年是打破基建历史迷信的一年。 2020年三条红线的推出,预示着地产去金融化走向深入,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已经开始。这不仅有利于地产行业龙头越加集中,同时,对信托行业高收益而且刚兑的底层资产可能也有深远影响。2020年,国内信托产品频繁打破刚兑,甚至有部分信托公司被整体托管。信托客户个体资金量大、风险偏好相对不高、资金久期相对较长。这类客户的资产再配置,将对A股市场有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 1月份,央行出人意料的公开市场操作,引发了A股较为剧烈的波动。对资产价格的担忧,凸显了中国央行的鹰派气质。核心城市的房价,已经严重约束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同时,12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货币政策不急转弯。中国作为一个万乘之国,需要在发展中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全面从紧的概率几乎没有可能,更多是体现为总体宽松、局部紧缩、严格监管。最近广州上海的地产调控,事实上已经是地产行业的紧信用。受困于疫情带来的高度不稳定性,预计央行更多采取类似于行政措施的精准施策。 A股最近剧烈波动,看似起因于货币当局,本质还是经过两年的连续上涨之后,核心资产估值处在历史高位。过去若干年,我们经常惊讶于美股极致的结构性行情。事实上,2020年,我们创业板前20名公司也贡献了创业板指数涨幅的85%以上,前10名贡献指数涨幅超过了67%。今年1月份以来,沪深300涨幅接近3%,然而全A个股上涨的个股只有900余只,涨跌幅中位数为-8.4%,3200多只个股下跌,跌幅超过10%的个股接近1800只,分化剧烈。过去几年、尤其疫情以来,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岁寒而松柏不凋,竞争优势愈加明显,收入和利润的恢复速度明显更快,尽显基本面的王者气象。在存量经济时代,龙头策略长期看可能都是明智的选择。 回顾历史,所谓抱团的核心资产一直都是在动态变化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核心资产。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部分历史辉煌的企业,由于公司治理、管理团队老化、行业变迁等基本面因素,逐步掉队。同时,面对核心资产高高在上的估值,降低收益率预期,应该也是应有之义。随着中国名义GDP回归正常,依靠剩余流动性推动的整体估值提升已经结束,市场更多进入依靠业绩驱动的新阶段。短期的波动和休整,有利于市场行稳致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长期看,选择最好的公司,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1月份,增配港股成为投资的热门话题。我们的观点一贯明确:基于短期价差的思维方式并不可取,南下投资是为了寻找A股没有的核心资产。国内注册制全面推广、更多优秀的美股回归港股,中国核心资产得以持续扩容,大A股的底层资产不断优化,研究的可拓展性和投资的可选择性不断增强。2021年,我们警惕部分公司基本面掉队的可能性,也努力寻找新的核心资产。 祝俭,毅木资产投资总监,16年基金从业经验。2015年毅木资产发行第一支产品以来,最大回撤不超过10%,2018年最大亏损不超过2%,2020年卓越理财一号荣获英华奖三年期股票策略最佳产品奖。
聚鸣投资刘晓龙: 2021年是比较复杂的年份 看好电动车和军工成长性 二、展望2021 展望2021年,我觉得这依然可能会是比较复杂的年份,疫情还是行情的节奏器。我们觉得上半年大致会不错,下半年可能要看疫情。 三、未来展望及配置计划 我们观察到,疫苗的有效性在逐步得到确认,所以对于海外疫情逐渐可以进行推演,夏秋之际,美国将会基本完成多数人群的接种,也就意味着疫情拐点在此之前就能看到,这样的话,因为疫情导致的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外部的流动性可能会是逐渐恶化的。但是我们从另外的角度看,国内股市的微观流动性得到了长期资金的加持,在房地产被压制之后,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被大幅压缩,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也提供了额外的资金支持,股市成为最主要的居民理财去向,而这个资金规模体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今年可能是流动性判断较为复杂的一年,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主要矛盾会不断切换。总体上,2季度可能是外部流动性收紧的节点, 基于此,我们会逐渐开始做整个组合的平衡,首先是降低组合整体的估值,高估值对于流动性的边际变化是最敏感的。其次是对中等市值的公司开始加大研究力度,我的看法是,目前龙一和龙二估值差距一般是1倍起,但是我们看美国,最终大多数传统行业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多家寡头并立,也就意味着现在这种估值的差距在某些行业可能是错误的,我们希望找到一批这样的公司。 同时由于结构性的高估值,我们选择了能够维持高增长、长期高增长,天花板够高、空间够大、增速够快的行业。即使高估值,即使阶段性的遇到调整,通过时间的消耗,也能比较快的把估值消化掉。这种好的行业就是我们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加大配置的电动车和军工行业。在12月底到1月初,这两个行业的涨幅非常惊人,我们在1月上旬适度地做一些仓位管理,进行了逢高减仓、择机调仓的操作,兑现了部分收益,并适度参与港股的投资,增配顺周期和低估值板块,使整个组合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但是在这么好的基本面的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认为电动车和军工是未来两年最具成长性的板块,所以会维持一定的持仓,并根据涨跌变化调整仓位。 敦和资管盖婷婷: 2021年继续看好A股慢牛、长牛 回顾2020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变化,最大的变量无疑是新冠疫情。新冠疫情对全球施加了一场压力测试,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被迫在一定程度上停摆,而中国依靠高效的体制和坚韧的供应链能力得以率先控制疫情并实现经济复苏。在资本市场层面,不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年初因为投资者对疫情极度悲观而剧烈下跌,后面则由于各国的防疫措施加码、激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而开启了牛市。 2020年A股市场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结构性牛市,亦即俗称的“机构抱团”,全年有超过40%的股票是下跌的,整体A股涨幅中位数不到2%,而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7.2%,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平均涨幅达40.8%,这是一个极致的结构性牛市。分行业来看,股价表现优异的食品饮料、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涨幅都超过8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经济早已进入新常态,宏观因素波动减小,经济增长更多体现在细分产业变化甚至是龙头公司集中度提升的层面;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也更多地自下而上地进行深度研究、精选公司和构建投资组合,因此,“鸡犬升天”或“泥沙俱下”的情况基本消失。 第二,优质公司持续的高估值水平。目前市场涨幅靠前的行业估值都处于高位,比如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行业的TTM市盈率达到60-70倍,全指食品饮料行业的TTM市盈率也有40倍以上,基本都接近市盈率的历史最高分位数。我们认为核心驱动力还是全球的低利率环境,2020年全球央行扩表,负利率资产再创新高,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至今也仍在1.2%以下徘徊,客观上降低了全球资金、中国资金的预期收益率,大量资金离开债市去寻找回报率更高的资产。优质公司凭借盈利增长的确定性,获得了更高的估值水平。 第三,资产管理行业大扩容,与以往的牛市不同,本轮牛市更多的投资者选择购买基金,而不是自己下场买股票,经历了2019年的牛市,基民赚钱效应显现,基金发行持续火爆,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大幅增加,也进一步推升了核心资产的估值水平。 我们认为,以上三个特点,很大程度上依然会在2021年延续。而展望2021年,我们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的慢牛、长牛趋势。 随着新冠疫苗的普及接种,全球疫情将在2021年逐步缓解,海外经济将步入复苏的进程,随着全球需求的复苏,受益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将明显受益。2016年供给侧改革以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而随着需求的逐渐增长,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逐渐提升,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供应链调整使得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抬升,虽然疫情缓解部分供应链会回流,但是主要影响的是防疫物资出口以及低端产品出口,而本次疫情给了我们一次证明中国制造高性价比的机会,而这部分供应链将永久性留下来。上游大宗商品,受益于海外需求的将有明显的价格弹性,一些具有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值得关注,如有色和化工等。中下游制造业,也会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利润弹性,今明两年有新增产能,成本涨价有传导能力的公司。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很多产品的渗透率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单依靠国内市场,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也比较明显,本次疫情加速了中国中高端制造走向全球的进程,未来将有一批优质制造业龙头从中国龙头变为世界龙头,因此带来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带动市值进一步扩张。 总体上我们对2021年股市表现并不悲观,股市将逐步替代房地产、信托等手段,在居民资产配置中占据重要权重,有效对冲了今年社融增速的下降,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对企业盈利有显著提升,需要注意的风险点是全球经济复苏对通胀的拉动,这可能带来全球货币政策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