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虹桥又迎来重磅新闻: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受到国务院批复!
批复很短,全文只有580个字,而且方案全文也尚未公布,但这个批复意味深长、影响重大。
1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未来大虹桥建设的主体发生了 变化。
这次批复以前,无论是2019年的方案,还是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的定义,虹桥一直都是上海市主导,嘉定、青浦、闵行、长宁四区共同建设。
而这次的批复,直接点明: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配套政策,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方案》实施的协调和指导,在政策实施、体制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协调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非常清楚了,接下来的大虹桥将由升级成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同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指导、支持、解决问题。
大虹桥的级别直接提升到了最高层面。
大虹桥的规划也由最初上海自己的游戏,变成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群嗨。
虽然目前具体方案文件还没有正式公布,但从文件涉及的责任方来看,虹桥已经确定将从“上海西部中心”、“城市副中心”升级为“长三角的市中心、会客厅”。
上海的发展,一直都是地倾西南的,而大虹桥所连接的,就是江浙区域。
上海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触手伸向周边区域,形成大虹桥范围的最强虹吸效应。
2
最近,上海的“五大新城”概念持续发酵。
牛年第一个工作日,市委书记就实地调研了“五个新城”建设,结合大虹桥的新方案,我茅塞顿开。
“五个新城”并非新概念,上海2035规划就曾选取了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要求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与原来的卫星城和单纯郊区新城的定位不同。
“五大新城”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综合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也就是说,五大新城将不再是市中心的配套居住地,或者说“睡城”,而是拥有独立功能的长三角百万级综合城市。
五大新城不再是上海的“附庸”,而是跳出了“上海郊区”的名头,和长三角城市群其余40多个城市一起竞争!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发现,除了南汇新城(也就是临港新片区)以外,其他四大新城均以虹桥为核心节点:
松江:9号线
嘉定:嘉闵线、嘉闵高架
青浦:17号线、崧泽高架
奉贤:5号线 嘉闵线
百万级人口的配套产业、商业、交通、教育、医疗资源,五个新城可以自己解决;长三角级,乃至世界级的配套资源,五大新城不够,就去虹桥解决。
如果说新城是长三角的独立综合城市,那么虹桥就是这些新城的“人民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