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停止运营,泰达退出在即,中超联赛两大职业俱乐部就这样走向消亡,后者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
职业联赛走到今天这一步,很多人认为是盲目投资造成的恶果。有道理,但不全对。
老板们决定砸钱的时候真的“盲目”吗?恐怕未必。能玩儿得起中超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有实力、有成功商业经验的,他们做每件事都要经过各种判断、考量,哪怕是投资中超俱乐部、砸钱。
他们通过砸钱扩大企业影响力,可以赢得非足球领域的好处,比如广告效应,地区支持、便利政策等等,所以投入、砸钱一定不是盲目的。
当然,“第二个好处”是不被约束的,充满不确定性。有时有,有时没有。长时间没有之后,部分企业自然会萌生退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足球不少,无需赘述。
还有一个影响企业退出的因素就是自身经济状况不理想。自己都挣不到钱了,砍掉足球这个光投入、不挣钱的项目,自然而然。
他们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热爱、支持足球事业,足球有时像个工具,需要时拿起来,不需要时可以被第一个抛弃。
可能企业也觉得委屈,自己投资的俱乐部不能给自己打广告,有些被承诺的东西迟迟无法兑现,玩着玩着就没热情了,走着走着就散了。
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之后,中国足协成了众矢之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被评。可能足协也觉得自己委屈,很多东西没有决定权,哪怕职业联盟已经开始运营。
可问题是在很多自己有决定权的事情上足协做得如何呢?外援政策变来变去、U23政策来回调整……这个组织几乎每年都会颁布新的联赛规定,动不动就修改规则。有时还懒政、一刀切,公信力不足。觉得委屈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自己可控的东西是否已经做得足够好,足够令人信服。
中国足球发展这么多年,企业、俱乐部、足协,以及某个个人都会觉得委屈。苦水能吐三天三夜,都吐干净后是否也应该想想:谁又真的对这项事业充满了无私的热爱、尊敬与关怀呢?
如果徐根宝没有对中国足球事业的热爱,恐怕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崇明基地,以及基地培养出的这些人才。真那样的话,中国足球恐怕会比现在更惨。
总有人会问中国足球到底缺的是什么,随便找个人都可以罗列出各种理论,但却忘记了一条:对中国足球最朴素的热爱与尊重。
带有很强烈目的性去做一件事或许会成功,但那注定不是长久的。从当年的壮志未酬到后来的崇明磨剑,徐根宝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他真正热爱的中国足球事业,“根宝精神”才是现如今的中国足球最稀缺的。
很遗憾,中国足球只有一个徐根宝。
奉劝那些正在搞职业足球和即将要进来的人们,先摸着良心问问自己真的热爱吗?真的会把它当成一项百年事业来做吗?搞足球太难了,投机分子进来后注定有百害而无一利。
都清醒一些吧,别动不动就谈拯救中国足球这类宏伟话题。谁也不是耻辱柱上的罪人,更不是光明伟大的拯救者。中国足球想要立刻变得更好?哪儿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