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中学门口采访一位家长,
问她/他当下最焦虑的问题是什么?
相信有80%家长会回答:孩子的教育。
《哆啦A梦》截图
一直以来,考取985、211高校,都是“完美”家长们为孩子规划好的人生目标,但这样的人生真的是孩子们想要的吗?
最近看了一本韩国作家李柳南写的《妈妈的悔过书》,讲的是一个曾经在教育上误入歧途的妈妈与孩子们和解的故事,读完让我深受触动,也对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
身为韩国知名小学教师的李柳南,是出色的教育专家,包揽各种教学比赛第一名,深受家长们的追捧和喜爱;
她的一双儿女,儿子在全校排名第三,女儿就读于知名女校,所有人都羡慕她的家庭事业双成功。
然而有一天,读高三的儿子突然拒绝去上学,读高二的女儿也开始逃课。曾经一双乖巧的儿女,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打游戏、吃、睡,而且视自己的亲妈为最大的仇敌,彻底拒绝与她沟通……
为了让两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李柳南用尽了方法,劝过、吼过,甚至硬生生给女儿套上校服,送进学校,但都无济于事,即使进了校门,孩子也会从后门溜走。
与此同时,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孩子们的爸爸事业上又出了问题,在巨大的压力下,李柳南三次昏倒被送进医院,但两个孩子对妈妈的态度,却像看见蟑螂一样嫌恶。
那时候,李柳南觉得她的世界一片黑暗,每天晚上都在想“干脆死掉算了”,她怎么也想不通,培养出无数优秀学生的自己,怎么把一双儿女养成了废柴?
到底是从哪里出错了呢?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无数的家长选择用各种补习班填满孩子的暑假、周末,无数的孩子假期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去上补习班的路上。
一些家长甚至会把自己曾经没能达成的愿望加注在孩子身上,使孩子一出生就背负着要成为爸爸/妈妈想要成为的人的使命,而不问孩子的感受。
电影《垫底辣妹》截图
故事里的李柳南,曾经也是这样的母亲,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李柳南半工半读上完了大学,并且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是人人羡慕的理想儿女,却忽略了这些压力给孩子们带来的痛苦。
仔细想来,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就好像是在玩养成游戏,选择一个小孩,只要输入各项指标,支付费用升级技能,即可打造出一个完美小孩。
可孩子毕竟不是操控在家长手里的游戏人物,他们有思想有意志,他们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活着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爸爸妈妈期待的样子。
为了修复和儿女的关系,经过十年的摸索,李柳南通过“教练式辅导”终于成为了“情绪教练型父母”,而这份改变也彻底扭转了她和孩子们的命运。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德曼博士,在过去五十年间研究了将近三千对夫妻和他们的子女后,发现情绪教练型父母的子女会有以下成长。
●优秀的专注力→提升学习能力
●理解他人情绪→优秀的情绪调节
●良好的同侪关系→优秀的社会适应力
●主动、正向的态度→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
●克服疾病、压力→优秀的逆境回复能力
怎样才能成为情绪教练型父母呢?
在接下来李柳南和女儿的相处中,你或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让孩子自己去做人生的选择
因为长久以来积压下来的压力,女儿高二那年休学后,一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嚎啕大哭,不哭的时候就在家吃和睡,没日没夜地打游戏,自信全部坍塌,完全自暴自弃,以至于体重一路上升到了80公斤以上。
李柳南看着这样日渐消沉的女儿,心疼不已。她忽然觉得,考大学、好好读书、这一切,比起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儿来说,简直微不足道。
她问女儿,你有没有想做的事,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情,妈妈都可以帮忙。
在谨慎确认自己不会挨骂以后,女儿女儿吱吱呜呜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学糕点烘焙。
虽然在妈妈看来这是没前途的工作,但她还是选择支持女儿,交了大笔的学费供女儿去上烘焙课。
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女儿学得很认真,没多久就意气风发地通过糕点烘焙技师考试,还考取了两个证书,考上了三所以烘焙著名的大学。
证书颁发那天,女儿神采奕奕地对妈妈说:“妈,我第一次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接下来其他的事也都办得到了!”
知名心理学家李雪,曾经说过:爱,是如她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按自己想法初次体验到成功的女儿,不仅获得了自信,也体验到了对人生的掌控感。
那是一种真正活着的感觉,虽然没有成为妈妈想要的样子,但女儿开始试着探索自己的人生。
不对孩子未来的人生设限
在烘焙大学学习了两个月后,忽然有一天,女儿对李柳南说,烘焙应该作为兴趣,而非主修,自己没必要去学校了。
尽管为了供女儿学习烘焙,在家里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李柳南投入了大笔的费用,但李柳南依旧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
于是,女儿又开始了在家闲晃的生活。
说是闲晃,但和之前的自暴自弃大不相同,女儿还是安静下来看书,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
经过仔细地认真思索,她决定要成为一名疗愈青少年的心理专家,于是她决定去考取“中央大学心理学系”。
为了考上心仪的专业,女儿开始没日没夜地努力。
然而成功并非努力了就一定会获得,由于之前休学落下了太多,女儿最终还是落榜了。
失意的女儿决定和妈妈去济州岛旅行放松心情。
在济州岛的沙滩上,女儿用树枝一笔一划地写道:“去美国吧!”
尽管顶着家里经济拮据的巨大压力,李柳南依旧没有驳斥女儿的想法,而是由衷地和女儿讨论着对美国的种种憧憬。
“哇!你想去美国啊!到了美国想要做什么呢?美国是个好地方,还有人称它为希望之地,我也想去!”
得到了妈妈的鼓励后,女儿进一步说:“妈,我想去美国念心理学。”
“你想念心理学啊,现在心理学很热门呢!你一定可以念得很好,念了心理学要做什么呢?”虽然在李柳南当时看来,女儿英语不好,去美国可能连料理生活都成问题,而心理学同样是没前途的行业,她还是耐心沟通去了解女儿的想法。
“妈,你知道我为什么想读心理学吗?当年我虽然有勇气休学,但其他没有勇气又顶着巨大压力的同学,都在一边上课一边吃抗抑郁的药,为了那些跟我一样青春期在痛苦中度过的孩子们,我想通过学习心理学去帮助他们。”
听了这番话,李柳南满心愧疚,生活在高知家庭的女儿,青春期竟然是在痛苦中度过的,也十分庆幸自己没有驳斥女儿,听到了她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来得及让她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通过那次旅行,女儿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去美国上大学。
为了达成女儿的心愿,李柳南向银行申请了贷款。
女儿也变得积极起来,从办签证到取得大学入学许可,所有事都是一个个找人询问,亲自处理。
出发前,女儿在给李柳南的信中写道:“很感谢妈妈总是帮我拥有远大的梦想,在艰难的情况下还送我到美国念书……我会认真努力学习,一定要成功……”
然而,到了美国三天后,李柳南接到了女儿发来的哭诉信息:“妈,我过得很辛苦,实在待不下去了,我要回家!”
她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很体谅地回道:“你一定很辛苦所以想回来吧!想回来的话,就回来吧!妈妈只愿你好好地活着,要妈妈把机票钱汇过去吗?”
寥寥数语,却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被接纳的。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力量,也是他们有一天想回头时的退路。
这份爱不是你只有足够优秀我才爱你,而是即使你一事无成,我依然爱你。
电影《垫底辣妹》截图
了解了无论怎样妈妈都爱自己以后,女儿决定不辜负妈妈和自己的辛苦付出,再努力一把。
后来,英语毫无天赋的她不仅在美国通过了心理学系的考试,还拿到了全A的成绩单,成功取得了毕业证书。如今的她一边在青少年教育机关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究生,朝着更远大的目标迈进。
而很久以后,李柳南才知道,当年给她发短信要回家的女儿,是因为初到美国语言不通过得很辛苦,甚至连要去哪里,怎么买吃的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头一个星期里只靠着朋友给的几片披萨和香蕉勉强度日,在夏天几乎饿得要晕倒了,是妈妈给的安全感,让她咬着牙坚持了下去。
通过十年的时间去领悟教练式辅导,李柳南成功改善了和女儿的关系。
此时你一定很好奇,她同样休学的儿子怎样了。
事实上,她的儿子一样在妈妈的引导下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考取了某哲学系研究生,励志要成为一个有深度的小说家,用文字去和这个世界连结。
与孩子一起同行
李柳南在书中讲到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说:父母在孩子生命里扮演的角色就好像马车夫与火车司机。
有的父母是火车司机,孩子们一生按他们设置好的轨道前行,在他们指定的目的地下车;而另一类父母则是马车夫,按孩子的意愿送他们去想去的地方,只在孩子不知道要去到哪里时才给出建议。
大多数父母教养孩子的方法,就像火车载客一般,然而,如果想完全发挥孩子的潜力,父母要扮演的是马车夫的角色。
马车夫型的父母会想着,“你我同行吧,我陪着你一起”,以对方的可能性为基础,呈现的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他们会给孩子提出建议,但不会强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行事,而是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答案。
电影《垫底辣妹》截图
就如同歌德的话:
依照一个人表面的样子去对待他,
他就只能维持表面的样子;
依照一个人的潜力去对待他,
他就能成就他最好的样子。
你想成为哪类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