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余年数据积累,上海机场集团正为实体机场逐步建起一座“孪生机场”。日前,《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0年)》及其《白皮书》正式发布,计划到2025年,实现智慧化跨越发展,跻身国内智慧机场建设领军者行列,并力争到2030年成为卓越全球智慧机场标杆。
所谓“孪生机场”,是以海量空间地理信息和运行信息为支撑,下至机场地下十余米的岩土,中到地面跑道、机坪、房屋,上至地上数十米高的塔台,再小到机场范围内的照明、消防栓,大到机场道路交通、航空器、航站楼等,数百种空间要素以数字图层形式层层叠加,构成服务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多机场体系的“智慧一张图”。这张图宛若上海机场的“双胞胎弟弟”,现实中的机场地理空间、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等,被转化为一段段数据,形成一个跑在代码上但又与现实完全匹配融合的智慧机场。
上海目前拥有两个机场,共4座航站楼、1个卫星厅、6条跑道、5个货运区。疫情发生前,上海两场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超过1.2亿人次和400万吨,在全球城市客货运量排名中列第四与第三。如此超大型航空枢纽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对数字化、信息化应用提出了更迫切需求。
据悉,“孪生机场”将实现航空安全、旅客体验质的飞跃,目前最有望进入实际运用的场景包括高效运作的出租车站点、“无人”飞行区等。
比如出租车。浦东机场出租车站点现已实时掌握周边5公里范围内出租车数量、可获得性等关键数据,未来计划向出租车司机实时共享1小时内旅客抵港信息,出租车可精准安排进场节奏,避免长时排队和空等。
又如安全更为可控的“无人”飞行区。目前“孪生机场”航空影像数据已能真实记录机场面貌,空间分辨率高达0.1米。这意味着,飞行区地面停车标线甚至水泥地缝隙都能清晰可见。依托于民航局、空管局及航司等单位通力协作,机场在准确掌握飞行区内航空器、车辆、跑道、停机位等要素信息后,将实现航班避让、无关车辆禁入、设备共享调用等的自动化操作和对飞机的自动引导, 机坪引导员由此获得极大解放。另外,机场能见度低情况下保障能力变差、飞机盲目滑行导致延误等情形也将被有效避免。此前,迪拜机场已有两条跑道试点“无人引导”。
虹桥机场航空器除冰雪作业。
后续,在机场应急疏散、行李监测、商业区导购路径规划等核心业务领域,旅客也将很快感受到效率和服务品质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