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日前举行了46号楼加装电梯开工仪式。这是该居民区首次“加梯”,也是仙霞新村街道牛年的首台“加梯”。
虹旭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一个有30年左右历史的老式小区,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加梯的呼声颇高。但小区内不少楼栋都是“Y字型”的不规则板楼,加梯条件较为困难,部分居民也心存疑虑,一直未能开工加梯。眼下,小区首台“加梯”终于动工,这是怎么做到的?
加梯工作指导站加梯工作流程图,
居民疑惑一扫而光
“加梯开工真的不容易,光是征询工作我们就花了不少时间。”说起小区的“艰难加梯路”,居委会主任叶玉莲感慨颇多。
叶玉莲告诉“宁宁”,加装电梯的第一步就是意见征询,这也是最“磨人”的一个步骤。46号楼以老年人为主,早在三年前,就有居民提出了想要加梯的意愿。随后,居委会开始在楼内征询居民意见。
居委会将征询到的意见进行了整理归纳,问题主要为:加梯会不会影响低楼层采光?施工期间对居民生活有哪些影响?加梯会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为了打消居民们的疑惑,居委会专门成立了“加梯工作指导站”,由居委会主任担任站长,居民可以随时向工作站咨询、反映问题。与此同时,工作站还组织大家去已经加装好或正在加装电梯的几个小区参观,并且请来相关专家讲解加装电梯的流程,为居民一一解惑。
此外,小区内还张贴了“加梯工作流程图”,将意愿征询、规划评审、施工、运营维护四个阶段的具体流程详细注明,扫清居民的疑惑。“加梯对居民来说是一件大事,每个人的意见都不能忽视,只有大家都尽量满意了,加梯才会顺利,小区才能和谐。”叶玉莲说道。
“加梯工作三人小组”劲头足,居民自治功不可没
除了居委会的努力,谈到46号楼的加梯成功经验,叶玉莲认为,楼内的“加梯工作三人小组”也功不可没。
居民刘老伯是三人小组中的一员。由于46号楼一、二层为长宁区军队干休所,作为部队退休老干部的刘老伯就主动请缨,承担了和干休所的沟通、协调任务。由于整栋楼是“Y字型”结构,加梯时需要在楼的外部搭建一条较长的井道,对一、二层的采光有一定的影响。经过沟通后,刘老伯把干休所和居委会、设计专家的意见相互传达。最终,经不断调整设计方案,缩短了井道长度,将对低楼层的影响降至最低,让各方达成了加梯共识。
另外两位小组成员是一对家住602室的“80后”夫妻,丈夫吴杰同时担任46号楼楼组长。虽然平时工作忙碌,但吴杰夫妇却对加梯工作十分上心,不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收集居民意见,还跑遍了十几个小区,反复对比加装电梯类型、成效以及家装公司资质,为46号楼居民及居委会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居民自治在加装电梯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居民的齐心努力,这件事情一定办不成。”虹旭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程文佳说。
现在,虹旭小区46号楼的加梯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完工。家住5楼的伤残军人秦先生(化名)此前因为上下楼不便,无奈只得在外租房,搬离了生活多年的地方。得知小区加梯了,他准备电梯一运行,就马上搬回来。“毕竟是住了很多年的地方,大家老邻居彼此之间感情很深的,以前是不方便,有电梯了,当然希望回来。”
“宁宁”了解到,截止目前,仙霞新村街道辖区范围内共有9台电梯竣工并投入使用,3台电梯正在施工,10台电梯已签约立项,按计划6月前可以启动施工程序。此外,已有18个楼组确定提出加梯意向并启动流程,另有近30个楼组开始咨询加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