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规模、寻求快速扩张的教培机构,此次所受影响最大。
教育培训机构正迎来最强监管风暴,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
3月29日,教育中概股继续下跌,跟谁学跌超18%,精锐教育跌近12%,流利说跌超10%,有道、好未来跌超7%,新东方跌超3%。
盘点几家头部教培机构,自2月股价触顶以来,新东方、新东方在线、跟谁学、网易有道等公司的股价已下跌16%-53%。
而在两个月内股价跌去7成的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在3月29日立马写信安抚市场情绪。
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
对于股价异动,陈向东在信中解释,“有对可能的政府即将出台对于中小学学科教育政策的担忧的影响,也有对可能的当下中美关系的担忧的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一个美国对冲基金使用杠杆爆仓,从而导致其所持有的跟谁学股票被投行强制平仓,进而对跟谁学的股票价格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陈向东在3月30日又宣布,他将于一年内增持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公司股票。随后的3月31日美股收盘,跟谁学股价上涨4.69%。
上述信中所说“政府即将出台对于中小学学科教育政策”的消息,在今天(3月31日)得到证实。3月31日的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将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风暴中的教培机构,该何去何从?
做教育还是做生意?
教育部释放出校外教培治理的最新信号。吕玉刚在3月31日表示,今年教育部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列入重点工作任务。
“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纲超标的培训行为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培训项目收费居高,有的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的问题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
今年以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话题备受关注,教育部及多家权威媒体均有发声,措辞之严厉,频率之多,前所未有。《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发出拷问:“这是做教育,还是做生意?”
就在几日前,几份未经证实的教育监管细则在网上流传,其中一份“双减”试点的文件显示,校外培训行业或进行三限治理,即限培训机构数量、限时间、限价格。
对此,教育部通过官微第一时间回应,规范校外培训及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常态工作,国家和地方出台政策以官方渠道发布内容为准,谨防误传形成不确切信息。
目前,教培治理的详细文件仍等待进一步披露。同时,整治行动是多维度、多部门联动,就在教育部辟谣网传“双减”试点文件的前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期4个月的“中小学网课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期间,共下架636款教育类APP和网课平台。
中信建投在3月28日发布的研报中分析,本轮治理和2018年治理的方式有很大不同。2018 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该轮治理侧重在校外培训机构,核心是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本轮治理,在供给端则是从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两方面入手。
“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减负’仍然会是主旋律,但是简单通过降低校内课程难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减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教培行业难再高速增长
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拉动校外培训市场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让贩卖教育焦虑成为一门生意。强化监管,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刻。
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校外培训机构达到40万所。政策强监管下,所有学科类教培机构立于风暴正中。
“还指望快速发展高速增长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21CBR》表示,本轮教培治理,是过去一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疯狂营销、快速扩张的必然结果。
熊丙奇说,“培训机构所谓的快速扩张、资本上市和获得巨大财富,都是以家庭的教育负担,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为代价。若机构无视治理,仍希望快速扩张,只想做生意不做教育,等待行业的会是更大的危机。”
熊丙奇认为,对于监管政策,校外教培机构最担心的有两点:
一是学校把学生都留在校园里,学校教育满足了家长的大部分需求,于是减少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需求,“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不再有。
二是明确对违反教育规律的超前教育说不,一刀切禁止面向低幼年龄的学科培训和线上培训。“如果面向6岁以下的学科培训以及在线教育都不能开展,对一些以此为主营业务的机构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在他看来,追求规模、寻求快速扩张的教培机构,受此次治理影响最大。同时,校外教培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取缔和一刀切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培训需求存在,培训机构就“灭不了”。
“就看政策怎么落地了。”熊丙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