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陆梓华)上海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中一条引人关注:保姆等家政或托育人员和教师、公务员等一起被列入需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点人群”。市政府昨日召开全市语言文字会议(视频会议),副市长陈群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悉,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上海语言文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普通话普及率达到90%,已经高出国家规定的2025年普及目标5个百分点。会议确定,下一阶段,上海将实施“重点人群语言能力培训”“区域和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监测通报”“城市语言服务资源建设”“中华经典诵读”“城市语言文字基础能力提升”等五大专项行动。
其中,“语言能力培训重点人群”包括教师、公务员、编辑、记者以及网络信息、公共服务、托幼保育、家政服务、广告牌匾设计制作等行业人员。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定重点人群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上海市《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应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工作用语用字的群体,如公务员、教师、播音员等。二是根据相关人员的工作性质及其对社会语言生活的潜在影响,如托育、家政、广告牌匾设计制作等行业人员。保姆等家政或托育人员的语言使用可能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中的语言暴力、低俗庸俗用语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庸俗暴戾的语言一旦借助网络空间传播开来,产生的社会影响恶劣而深远。因此,新出台的文件强调,必须加强语言文明建设,坚决遏阻语言暴力与低俗庸俗语言的传播。上海将定期评选发布正能量文明用语,营造语言使用文明诚信、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加强对属地互联网站、自媒体等的管理,推动网络游戏、网络音视频、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网络社交等主要网站平台进一步加强对不文明语言现象的管理。
此外,上海也将加强视听残障人士语言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重大新闻、涉及民生的政府新闻发布设立实时手语翻译。加强语言康复服务,发展语言康复事业,推动语言障碍研究和语言康复治疗技术开发利用。加强老年人语言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面向重大国际性活动、出入境管理、国际化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多语种外语需求,建设多语种外语人才资源库,组建以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为主体、吸纳相关语种母语人士参与的多语种语言服务志愿者队伍。设立多语种公共信息翻译服务专业机构,权威发布涉及城市运转、社会治理、基础保障、公共事务等政府信息的多语种译文。
上海也将鼓励和引导相关单位研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多语种外语自适应学习、机器翻译以及手语盲文服务等智能技术产品,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检索查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