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2日,作为前期白马股的顺丰控股,已经出现了连续大跌的行情,12日盘中还一度触及跌停板的走势。从今年2月18日最高价124.70元下跌至今,顺丰控股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累计跌幅近腰斩,这一跌幅甚至可以比得上15年下半年及18年的单边下跌行情。

顺丰控股的大跌,源自于前期发布的一季度预亏9亿至11亿的公告。然而,作为快递巨头的顺丰控股,本身拥有着3000多亿的总市值,却发生了如此显著的业绩变脸现象,几乎出乎了多数投资者的预期。随后,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表示,二季度肯定不会再亏,但全年利润还不能回到去年同期的水平。

即使顺丰控股董事长为业绩预亏公开道歉,但似乎并未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继上一个交易日股价出现跌停板的走势后,12日顺丰控股继续上演盘中跌停的走势,市场对大白马股的业绩变脸问题还是产生出过度的焦虑态度。

顺丰控股一季度的业绩变脸,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资本开支等问题,产能瓶颈等压力却直接影响到顺丰控股的业绩表现。但是,无论如何,市场几乎无法想象到一家3000多亿市值的白马股企业,却会出现业绩大变脸的现象,要想把这一担忧情绪缓解下来,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顺丰控股因一季度业绩预亏引发股价大跌,尚且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对万华化学等白马股上市公司而言,却因业绩超预期的表现,引发了股价大跌的走势。截至12日收盘,万华化学股价下跌6.39%,创出了2月18日以来的调整新低水平,且较年内高位下跌了30%以上的空间。

但是,在万华化学股价大跌的背后,却存在着业绩与股价背离的问题。在近期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业绩来看,万华化学的业绩表现还是比较可观的,甚至超出了市场的预期。然而,在良好的业绩表现背后,却引发了股票价格的下跌。或许,从某种程度上分析,一方面来自于上市公司自身周期性的影响,市场把超预期业绩表现解读为利好出尽;另一方面这可能来自于机构抱团瓦解的冲击影响。

谈起机构抱团瓦解,从今年2月18日以来,A股市场的机构抱团股开始出现明显分歧的迹象。有的知名白马股,已经从年内高位下跌超过50%的空间,普遍跌幅也在20%至30%之间。作为本身具有基本面与盈利成长能力支撑的上市公司,却因机构抱团的瓦解,从而引发了股价扎堆大跌的走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比普通散户还要严重。

一方面强调投资者教育或投资者保护,另一方面却是拥有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未能够起到良好的积极引导作用,从而导致了市场的投资价值理念未能够得到普及。对不少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凭借着资金优势或信息优势,却对某几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中高度控盘的操作,但机构抱团本质上还是一把双刃剑,在上涨过程中,会起到助涨的影响,但在下跌的过程中,反而会起到助跌的作用。从2月18日之后,前期机构扎堆的白马股却开始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这也是机构抱团瓦解下的助跌体现。

不管是利空还是利好,白马股出现了扎堆大跌的走势,一方面来自于前期机构抱团的现象过于严重,某一消息面的变化,都会引发机构资金内部分歧局面的加剧;另一方面则是反映出市场对未来宽松流动性收紧预期的担忧,作为前期享受着流动性溢价或估值溢价的核心资产,自然也会存在溢价收缩的风险。

面对前期估值被炒高的核心资产,在宽松流动性收紧预期提前到来之际,聪明资金也会加速锁定利润,并促使这类核心资产的估值溢价下降。不过,对机构高度抱团的行为,确实显得并不理性,抱团助涨时估值飙升至6、70倍乃至上百倍的水平,抱团助跌却导致股价在短时间内发生腰斩现象,这种快涨快跌的走势,实际上与一些投机股没有太多的区别。由此可见,在核心资产估值得到快速压缩的同时,对机构投资者的抱团行为应该给予规范,这些年来国内机构投资者确实没有起到很好的价值投资引导作用,有时候却起到了价格投机的市场引导效果。

来源

04-13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