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带热“情感经济”,不少年轻人在网上购买“AI树洞”,对此专家提醒:对社交和真实情感的渴望,不能靠花钱“唠嗑”-LMLPHP    

    “你好,我是你的专属‘树洞’,不管世界如何冰冷,我永远倾听你的烦恼。”花一点钱,就能定制声音动听的“树洞”听你倒苦水、诉说遇到的烦心事,这些“树洞”有AI,也有真人,你愿意吗?

    如今,“情感经济”借助网络在年轻群体中兴起,不少人心甘情愿买单。

    人是社会性动物。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智能终端的普及,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便利了,但随之也带来了互联网社交孤独症:人与人的时空距离近了,但心与心的距离好像更远了。

    在一些心理学专家看来,花钱买“树洞”,除了满足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外,更大程度上折射出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对真诚友情的渴望。满足社交需求,年轻人要勇敢走出“内心围墙”,慎将情感投射到网络的虚拟世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上的虚拟人服务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存在监管难点,要警惕其中的灰色地带和法律风险。

    定制“AI树洞”,更像一场角色扮演游戏

    “工作节奏太快,生活让人疲惫,还要付出时间精力维系友谊,太累了!”大学毕业一年多的小孙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过去一年间,她曾多次购买“AI树洞”。“和朋友见一次面,要穿越整个城市,劳心劳力。有时还担心一见面就吐苦水,让人觉得我是一个负能量的人。”渐渐地,她习惯寻求网络上的 “虚拟友谊”。在小孙看来,正因为电话那头不知道是谁,自己也更加没有思想包袱,只需花几十块钱便可以毫无负担地将自己在职场中遇到的委屈、独居以来每一个无助的时刻宣泄出来,相当于解压。

    近年来,“情感经济”在年轻群体中有兴起之势。以曾经爆红的恋爱剧情游戏《恋与制作人》为例,游戏里的霸道总裁李泽言、天才科学家许墨、特警学长白起、帅气明星周棋洛等,这些虚拟人凭借其完美人设和动听声音收获粉丝无数。

    而按时收费的“AI树洞”之所以被很多年轻人所接受,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定制“人设”,甚至可以选择不同的声音。“AI树洞”不仅全盘接受苦水,有时还可以给出一些令人捧腹、脑洞大开的回答。

    “与其说是倾诉情感,不如说是在参与一场角色扮演游戏。”按照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段锦云的观察,比起心理学意义上的疏导和解压,“AI树洞”的出现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

    而在更多心理学家看来,花钱定制“树洞”,恰恰精准击中了不少年轻人无处可藏的孤独感和焦虑,其背后折射的是年轻人对真实社交和情感的渴望。

虚拟人带热“情感经济”,不少年轻人在网上购买“AI树洞”,对此专家提醒:对社交和真实情感的渴望,不能靠花钱“唠嗑”-LMLPHP

    

    缓解“高孤独”,年轻人要勇于走出“心理围墙”

    和小孙一样,很多95后乃至00后成长于物质丰盈、通讯技术发达的Z世代,共享着“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些心理特质:朋友圈好友动辄上千,但很多时候却倍感孤独,人与人见面时更感觉沟通乏力、无话可说。

    在豆瓣小组,“高孤独”、“社交恐惧”等成为讨论的高频词,不少人自嘲是精神上的“空巢人”。正如一位知乎网友感慨:“压力与日俱增,解压方法却没有随之同比增长,能有‘人’全心全意听你说、跟你说,多少是件挺不错的事情。”

    遇事埋在心里,宁愿和远处的陌生人甚至AI倒苦水也不愿向身边的亲人、朋友敞开心扉,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教育专家直言,从不少年轻人的成长经历看,与“爱的教育”的缺位有一定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不少父母并不会或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孩子缺乏接纳性的沟通,往往以指令性的口吻表达意见。很多父母一开口就是“我觉得你要如何如何”,让对方倍感压力。长此以往,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隔阂,成年后遇到学业压力、职场压力,他们往往会选择回避正面沟通。

    “现实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朋友,不可避免会有争吵和摩擦。想要维系一段友谊,在付出的同时还需要充分信赖对方。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立一段关系是需要一点冒险精神的。”段锦云分析,从这一点上说,“AI树洞”其实是虚拟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又屏蔽了人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可以让那些渴望交流却又患得患失的人变得愿意“坦然交谈”。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也恰恰是问题所在。

    “反观那些只愿意在网上向AI或陌生人敞开心扉的人,他们往往缺乏自信,但又亟需精神寄托、倾诉出口。”段锦云说,虚拟“树洞”不仅不能满足人对友谊的真实需求,而且,过分沉迷网络陪聊建立的虚拟关系,对于真实社交有害无利。

    虚拟“树洞”法律和道德风险重重

    谈及网络上的虚拟“树洞”,还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行业暗含法律和道德风险,其实需要更多规范管理。

    其实,花钱购买的“树洞”也如商品一样,有保质期、服务期。每次和虚拟朋友聊到兴头上,小孙就会听到对方提醒快要超时了,暗示续费。

    还有媒体调查发现,除了AI化身“树洞”倾听你的苦恼并不时给你一些令人意外的回答以外,现在有一些网上店铺招聘众多兼职人员,冒充虚拟人陪聊。行业的火热还催生了培训产业。在网络平台上,有人晒出入行经历,表示要想应聘成为工作人员,需要经过资料审核、入会、培训、考核等流程。

    “目前还很难界定这些‘树洞’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赵运锋提醒,网络上的虚拟人服务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在行政监管上就存在难点。赵运锋举例,比如AI服务,本身就缺乏法律监管,而如果是真人假冒AI聊天,更是难以界定聊天的尺度和合理性边界。他建议,有关部门必须对相关平台、店铺、从业人员进行事前到事后的规范管理。

    

04-15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