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虬江路有150余家商户来到了亚新生活广场张钰芸 摄
“虬江路专区”的红色标牌高高挂起,一个个商铺隔间里摆放着二手音箱、乐器、小家电、文玩等,走进普陀区亚新生活广场一楼,阿姨爷叔们熟悉的“虬江路”仿佛又回来了。今年1月31日,虬江路音像城正式谢幕,数百家商户分流,除了落户上海轻纺市场,还有150余家商户来到了亚新生活广场,在距离“老地方”仅3公里的商场扎根,把中老年人的“淘宝乐园”带回了市中心。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音响百货应有尽有
“爷叔,侬来啦,今天想看点啥?” 在亚新广场2号楼的一楼,“虬江路专区”的标牌很是显眼。赵秀兰的摊位就在入口处,市口很好。记者到达时,她正在向一位老顾客介绍柜台里的一部二手手机。
“新摊位变大了,原先在虬江路只有10个平方,现在16平方米。”记者看到,她的摊位上简直是应有尽有。左边的架子上是各色箱包,中间挂满二胡、琵琶、吉他、手风琴等各色乐器,右边是书画、文玩,门口的玻璃柜子里则是手机等数码产品,还有三五牌台钟、汤婆子等各色老物件放在各处。
再往里走,一排排隔间都是满满当当,集聚了老虬江路的所有业态,如音像、手机、电视、电脑、珠宝、首饰、文玩、服装、鞋帽、厨具、百货小商品等等,一应俱全。
朱邵东的摊位主营各类音响器材,他从万商市场搬到了虬江路,如今又落户亚新广场,从未改过自己的行当。“到我这里买音响的爷叔,都是‘发烧友’。他们喜欢买原装进口的老产品,因为放出来是模拟声,味道浓,不像现在的新产品,都是数字声了。”
价格实惠也是重要原因。记者看到,一对丹麦音箱上贴着他手写的广告海报:原价8000元一对,本店只卖1600元一对,再送400瓦的大功率功效一台,送货上门。
朱邵东在虬江路时的“老邻居”,也在他的推荐下来到了这里,如今和他相距四五个铺面,继续做眼镜生意。“我19岁就进了眼镜厂,生产镜架,到现在算得上30多年经验的老师傅了。”郑作业说,他这里的渐进多焦镜最受老年人青睐,镜片加镜架一般两三百元搞定,还有50元一副的偏光镜也是“爆款”,适合钓鱼、开车的时候佩戴。“老年人不喜欢黑框眼镜的,我们这里款式细巧、颜色鲜艳的钛架卖得最好。”
老客户重新相聚
对于“50后”“60后”的上海人来说,虬江路是他们的“淘宝乐园”,年轻时买不起的音响设备、单反镜头等,如今都能在这里以实惠的价格淘到,还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心得。因此,亚新广场“虬江路专区”试营业2个月以来,老顾客又聚集起来,人气逐渐上升。
“这里距离虬江路只有3公里,我们搬过来之前,就在朋友圈里发了新地址,很多人都来捧场了。”赵秀兰夫妻在虬江路做了15年的生意,积累了不少老客户,他们告诉记者,最近除了老朋友,还有新顾客,周边居民也闻讯前来,兜兜逛逛。
“我从40岁开始逛虬江路,到现在20多年了。特别是退休以后,每周一三五都要去的,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买回家。” 住在大华社区的廖伯伯是坐公交车来的,他笑称,自己喜欢“轧闹猛、噶三胡”,相比大商场,二手市场里的摊主更像是朋友,商品和价格也更有亲切感。“比方说这只手风琴,年轻的时候要攒三个月的工资才能买,舍不得啊,现在这里只卖800元,一下子就圆梦了。”
而在朱邵东的摊位,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正在看音响器材。十多年来,他在这里花了20多万,“我喜欢买欧版的音响设备,听起来原汁原味。”他告诉记者,在小朱这里买音响器材,把玩一段时间后,还能再卖给他,然后继续入新货,也算是“以玩养玩”。“我家里的全套音响都是在虬江路淘来的,现在他们搬到亚新广场,我也跟过来了。不一定每次都要买,看看白相相,蛮开心的。”
激发商场转型尝试
1996年开业的亚新生活广场,位于普陀区长寿路的中心地段,曾经是上海知名的潮流购物场所。但近年来,因为缺乏投入、定位不准,失去了原有的商业地位。而此次引入“虬江路专区”,正是运营方的转型尝试。
“一楼的虬江路专区已经入驻了150家商户,在试营业一段时间后,将从5月1日起正式开业。自从引进他们之后,商场自身也在筹划整体升级。”亚新广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对商场的外立面和内部进行设计装修,同时取消原有的普通百货,引入教育、大健康等体验式业态。再加上现有的餐饮业态,重塑集吃喝玩乐和购物乐淘为一体的商业体。
而对于从虬江路搬来的商户们来说,这个“新家”仍在市中心,周边又有地铁7号线和13号线以及多条公交线路,“交通便利”是最大的利好。“老年人出行大多靠公共交通,现在老客户找过来很方便,周边居民区也有新客户,能在市中心的商场里重现二手市场的‘烟火气’,真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