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经历一轮调整之后,百亿私募大佬要出手了。  最近,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在一场交流活动中表示,现在是做投资一个相对容易的窗口,今年是上市公司盈利较好的年份,下半年资金面可能略微偏紧,市场更多是一个结构性表现。关注上游资源品、细分制造业公司,看好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但要回避光伏,可以开始逐步关注互联网公司。  下半年资金面可能略微偏紧

关于市场资金面,邓晓峰认为,2021年1月应该是市场资金面最好的时候,当时以公募为代表的新增资金,接近有4000亿,但是新增资金没有带来A股流动性的增强。因为大部分新增资金都投到了香港市场。春节以后整个市场迅速调整,不论公募还是私募,资金流入都处于相对变冷的阶段。“站在目前的时点看下半年资金面,可能略微有一点点偏紧的状态,不会像之前那样有大规模的资金流入,还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后面几个月可能会出现一个资金从市场流出的状态。”  邓晓峰表示,一季度末一些去年的百亿基金规模大幅下降,这意味着过去几年机构有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但现在走到了一个相对需要去观察的阶段。从发展过程来看,已经有点走到后期。从资金面的角度需要去继续观察,如果在后续的几个季度看到发生了不利的变化,可能市场的回报,面临的波动会比之前更大。  市场更多是一个结构性的表现

邓晓峰表示,现在A股总体流动性是够的,每天的成交量都是在8000亿-1万亿之间。未来即使资金面收紧,总体流动性可能不会像之前那么宽裕,但如果一些行业表现好,实际盈利能够持续超预期,反而比较容易实现正收益。现在不是全面牛市之后的紧缩,是一个结构性的表现。  但邓晓峰也称,市场整体向上空间应该是受到抑制的,包括国内流动性抑制,更长时间维度看国际关系的影响,可能在几年的时间,市场都没有一个能够整体向上、有特别大的涨幅。但结构上会有更多机会。本质上市场内部没有杠杆,整个市场有几千亿日均成交,有一个足够大的存量资产,还是能够表现出机会,只不过市场的行为模式一段时间表现出低迷,一段时间有结构性机会。

投资组合:回避光伏、看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  逐步关注互联网公司  “站在目前的时点,组合调整的话,继续延续去年下半年。第一、从企业的角度看机会;第二、要跟市场头部集中的情况稍微偏离一点。”邓晓峰说。  在投资组合上,邓晓峰表示,一是增加了上游资源品、原材料、细分制造业的公司;二是增加了信息技术行业;三是科学消费,不是电商,主要是一些汽车行业的公司;四是制造业的工业企业;五是能源行业。  但是,关于光伏行业,邓晓峰在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把这个行业的比例降到非常低。主要的原因是:共识度太强,表现太弱,大多数公司都有巨额的融资,都在进行比较大比例的扩产。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行业有可能迎来产能大规模投放。从投资的角度需要回避。  邓晓峰也认为,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有比较好的机会。主要的原因是:整车企业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之后,逐步打通了产业转型路径,而且明显比跨国公司准备得更充分。在二季度的时候增加了投资比例,在之前做了对冲,预防海外公司调整的时候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另外,他表示,今年二季度市场里调整最多的是美股及部分港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反垄断、中美紧张的政治环境,引发市场对互联网行业的担心,经历了过去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之后,整个行业的渗透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其本身的增速也比过去几年下降了。“我们在2020年下半年将其比例降了很多,如果未来行业还有进一步的外部冲击的调整,我们可能会逐渐再增加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

市场走向龙头集中

但更倾向于市场主流共识之外的公司  邓晓峰讲述了这几年市场朝龙头集中的演化过程。2015年之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形成的共识不是在行业龙头上面,而是在一些成长型的行业和小公司上面。但是从2016年开始,由于行业龙头表现好,大家开始逐渐对资产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到了2017年,第一次形成一个比较强的共识——重点关注行业龙头。2018年市场调整以后,整体的投资理念形成要投行业龙头,过去更多是在医药、消费,然后是互联网,去年是新能源、光伏等行业,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同时,邓晓峰也称,在2015年牛市泡沫破灭以后,市场风格走向一个奇特的阶段。在结构性牛市时,绝大多数股票下跌,尤其在今年春节以前,市场极度表现消费、医药,但有1000多家公司的股价比2400点还低。  邓晓峰表示,新公司在上市早期,定价比较高,没有到有吸引力的阶段。但是经过两三年的调整之后,很多公司出现了不错的机会。如果从每个公司的角度去看投资机会,更倾向于非市场主流共识的一百多家公司之外的地方。  港股波动比A股更大

但有很多好公司投资机会  实际上,今年邓晓峰在港股投资比例也较高,他认为,港股本身波动比A股更大,如果美股跌,港股一定调整,A股跌,港股也调整。首先要有预期,港股是一个波动的市场,年初因为一些政治事件导致一些公司受到巨大冲击,这个时候做投资比较简单,如果能够有风险预算和风险承受力,在差的时点做投资更容易为客户创造一个超额收益。“对于香港市场,我们会特别谨慎,但港股提供的机会也非常好,既有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有特别低估的国企,还有制造业的龙头。”  另外,关于市场关注的医美行业,邓晓峰的看法是,如果能够提前布局,当然是好。“如果这个时候,我觉得继续去参与,潜在的收益率不一定会跟风险匹配,甚至很容易亏钱。”

 中国基金报

05-25 20:21